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是近年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术语,但究竟什么是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却给人语焉不详之感,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文章给出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定义,并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先进文化贵在先进,落后文化的关键在于其落后性。文章强调先进文化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群众性和导向性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先进文化是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潮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着重论述了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这一论题。本文的讨论和论证是在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背景下展开的。不仅指出了中译外的重要意义和用途,文章还提出了实施这一任务的具体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让读者意识到中译外在重建中国文化形象,反抗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以及发展世界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特殊意义和用处。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借鉴、吸纳西方化中的明成果,并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主体融合中西化,进行辨证的综合与创新;以弘扬社会主叉化主旋律和加强对外化宣传力度来应对西方化的渗透和挑战,才能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化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道义文化、抗争文化、结盟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忧患文化等六个方面.道义文化是其基本和外在文化层面,抗争文化是其主流和核心文化层面;结盟文化是其战略和主体文化层面,参与文化是其大众和民主文化层面,创造文化是其民族智慧和群众首创的文化层面,忧患文化是其反思和内在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其形成需要依循自身的内在逻辑,其培育和发展也需要阶段和过程。通过把握其生成与发展机制,科学地梳理并论证其理论构成、内在逻辑、生成机制,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外中华游子文化作为移民文化,它是海外中华游子社会人们的心态、观念和思想的体现。它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在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有所创新。因而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冒险、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开放性多元性的文化认同;强大的凝聚力和人和精神以及浓烈的乡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或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增强全体师生的目标意识,使共同追求的价值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统帅和规范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和方式。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包含了校园文化且高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必须遵循学校文化的方向性、育人性、整体性、选择性等原则。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以学校的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谈论学校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滦河文化作为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沉淀起来的,它的基本内涵、精神内核、表现形态等,都反映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存欲望、生存能力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状况和要求。滦河文化在历史文化基础上不断发展,拥有与时俱进的品性,形成了开放兼容的基本特征。研究滦河文化的意义,在于探究滦河流域人民的精神世界,改善和提高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壮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文明的程度,对特定民族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河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朝着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应正视并充分发挥好河南文化在经济腾飞中的积极作用,使河南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河南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统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现代文化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以硬功夫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社区个性是由文化隔离造成的,因而要优化社区文化的品质,提高社区文化的影响力,就要研究文化流动与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强化社区文化个性的同时,注重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注重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并将这些先进文化通过整合,植入到本地社区文化体系之中,促进本地文化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文化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文化发展思路与发展动力、文化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另一方面更是依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与要求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方面的认识,体现着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戴宝琴 《海外英语》2012,(15):273-274
Americanization is a popular word us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describe the spread of American cultural values and life style in the whole world.As a worldwide phenomenon,it is often mentioned together with culture.Based on several definitions and char acteristics of culture as well as the key elements of Americaniz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ization and culture are discussed here,thus coming to a conclusion that Americanization is a phenomenon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近期出现的几个文化事件,表征着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身份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对消费文化的身份认同,以及消费文化语境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受到消费文化的破坏,同一性受到威胁,社会、阶级认同遭到弱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现实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把握好文化意识、核心价值、大学精神、思想道德等路径,丰富和拓展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时代特征更加鲜明,社会作用更加突出。从而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担当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文化选择与文化定位一直是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社会转型加剧的背景下,学校文化路向的迷失与选择的困惑越来越显著。学校文化路向的叩问旨在展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选择危机,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自主性,确立主导性的文化追求与文化使命;学校文化的重建与选择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与现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体系;学校文化的发展应清楚地认识自觉与自然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力求将学校文化自然地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先导,新时期中国的文化转型离不开一定的现实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不同文化的共时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以及后现代思潮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而后立足中国文化现状,从范式更新、理念生成以及功能拓展等角度系统阐释了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具体指向,进而从实现人自身现代化和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体系两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是一种提升,更是一项学科建设。这项学科建设完全符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炎黄文化研究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转化,将不同研究成果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