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读"教学法源自我国古代,小学名师陈琴的《"素读"经典》正式将"素读"教学引入语文课堂。在课程改革"加重"阅读量的今天,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将以经典素读进入小学课堂为借鉴,初步探究经典素读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经典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素读文本的方式走进名人的世界里,在引读、初读、细读和亮读中,让学生一次次地直面文字,朴素地了解文本带来的信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咂中,逐渐唤醒"名人"们的伟大灵魂。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名人小传"的教学策略,也是值得其他文本教学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何谓素读?上海特级教师邓彤博士如是说: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的蕴意。素读教学就是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最朴素地解读。素读教学观认为,对文本里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素读,  相似文献   

4.
“素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对“素读”理念的重拾和再认,力求让中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凸显浓浓的以语感、语境、语用等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味儿”。同时,语文素读教学还注重师本阅读、多维对话、依体而教,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旨要,努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在"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视域下的一线教学,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解读可以有四种方式:素读、细读、拓展读、还原读。同时,还应在解读与设计之时,关注教材的文体特质,瞄准字里行间的文学细节,探寻蕴藏其间的写法秘妙,下足功夫,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6.
<正>素读,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的纯粹的读。现代素读,指的是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的阅读方法。语文素读教学,是指将现代"素读"的理念创造性地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诗歌内在蕴意。立足于诗歌的整体,揣摩细部,读懂诗家语,即巧读之后素读,是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的精神食粮.本文提倡的古诗词“素读”,指的是不追求深 刻的理解,只是朗朗诵读,将所读的内容烂熟于心,直至脱口而出.本文试着从依场景素读、学捧哏素读、加衬词素读、 唱歌般素读、用方言素读五个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满怀情趣地去触摸,去品味古诗词.  相似文献   

9.
李斌强 《辽宁教育》2013,(5X):90-90
<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阅读起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名师陈琴就在《经典即人生》这部新书里讲述了她的素读教学理念与实践。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所示,陈琴老师认为,素读经典能使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理念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可以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可以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可以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朱光潜谈论文学修养时提到“疵境”“稳境”“醇境”和“化境”等四种境界。那么,阅读教学也有三个境界:素读、品读和化读。如果把文本比作一座山峰,那么素读就是抵达山脚,品读就是登山爬坡,而化读就是登临山顶。  相似文献   

13.
素读是指学生在没有任何资料和任课教师指导的背景下,通过自己原始的知识积累实现对文本素材的解读。因此,素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当前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素读开展语文教学,更能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就素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对应用这种方法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加以了解,并对有效应用素读落实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描述,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文本"寻读",是指语文教师在精读的基础上,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文本的各个角落,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找出最佳切入点,找出师生认知的交汇点,找出文本解读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为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坚实根基。一、寻找精髓处素读文本后,要对内容进行筛选,寻找到文本的精髓,尤其是言语形式精髓处,从而确立教学的着力点。如《琵琶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12,(Z3):78
《中华经典素读本》是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根据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倡导的"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及其在22年语文教学实践中,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教育模式而编撰的一套供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20分钟晨读用的系统、实用的读本。全书收录了中华经典的蒙学、诗  相似文献   

16.
正素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阅读方法,指的是阅读者完全投入地进入阅读的状态,在反复吟诵品读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感知渠道,对文本语言形式进行感知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读的过程中要促使学生把握好情感感悟,要重点感受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一、注重古朴,理解气韵教师在指导学生素读的过程中采用示范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好诵读的语气变化,体会好抑扬顿挫的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东亚地区通行的读书方法"吟诵/素读"对于揭示中日语言文化交流史上的文本解读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吟诵/素读"二者在文化传播上的可对比性,再从"读音及文本对象""、声调性""、唱诵性""、传情性"等四方面阐述二者的音声共性,分析得到"吟诵/素读"同源同步发展的相互关系,最后延伸探讨了从"音读到默读"的阅读方式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44):53-54
古诗词"生成式"读写教学强调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以读导写,以写促悟"为核心的,以提升中学生古诗文读写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通过素读慢悟生成诗意理解,实现意义重构,从而唤醒个性化的理解,复活学生感性;通过生成式导悟,深入品读意象、典故,从而达到回归图景多元对话、启蒙诗情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立体发展;通过三层渐进式的诗词仿写与创作教学,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的三阶晋级激励机制,激发诗情,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落实语文教学实践性需求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素读是一种私塾式的阅读方式,强调的是纯文本识记性阅读。素读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素读环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强化学生的认知积累,这样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散文四读     
<正>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又因为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对于这文学中的精品,我们如何赏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里面的精髓呢?一、素读——不求甚解,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放下功利之心,清心寡欲去读书。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以这种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法,目的是达到"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