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诗中涉及牛意象的诗作200多首,蕴含悲情凄凉、爱民刺政、脱俗隐逸、和平悠闲、送别相思等意象。了解其审美意蕴,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更好体会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她对自然、爱情和死亡具有独到的见解。其诗歌具有创新意识又格外奇特。通过研读艾米丽·迪金森作品,文章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探讨其自然、爱情、死亡三大主题诗歌的创作源泉,挖掘其创作动机。将心理学和文学交叉研究,全方位提供一个研究艾米丽·迪金森和她的作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遁世绝俗,终身未嫁,沉浸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彰显着女性主义意识,崇尚自我和独立,是对传统、世俗的挑战和叛逆,是对男权和宗教的质疑和反抗。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及其自由率真的诗歌作品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遁世绝俗,终身未嫁,沉浸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彰显著女性主义意识,崇尚自我和独立,是对传统、世俗的挑战和叛逆,是对男权和宗教的质疑和反抗.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及其自由率真的诗歌作品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张雪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29-130
在朦胧诗的创作中,杨炼的诗歌不仅实践了这一创作群体的宗旨,而且他把从个人情感世界走向时代广场的朦胧诗引向更为宏伟的历史的天空,进一步开拓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投注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从未成为教堂中的一员,也未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创作了大量以宗教、死亡、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她以女性的审美眼光构想了心中的上帝与天堂,颂扬了完美的爱情,追询了"永恒"的本体论意义.她的诗歌在语言、韵律、题材等方面打破了诗学常规,越过了男权文化的樊篱.无疑,女性主体意识主导了她对男权压抑的颠覆行为,支撑着她毕其一生构建幻美女性乌托邦,获取阴性欢愉.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是极有造就的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她的诗歌主题广泛,表现手法新颖,是英美二十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者。她常年足不出户,和外部世界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她的创作影响源对广大读者来说一直是个谜。本文以狄金森诗歌的语言、结构及风格等因素为线索,结合她的传记,探索她诗歌创作的影响源。  相似文献   

9.
因"长笛一声赵倚楼"闻名的诗人赵嘏是个才情四溢的诗人,但纵览其诗歌及其强烈的悲情意识。而其诗中悲剧意识的产生是晚唐混乱的社会、以及赵嘏的家世与坎坷的求第、求宦经历等原因互相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现代派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久负盛名的美国诗人,长期以来,评论界普遍认为他的诗歌风格属于传统范畴。本文从诗人对现代科学理论、现代文明的态度及其诗歌的风格出发,发掘蕴含于其诗歌中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主义创作倾向,对弗罗斯特其人其诗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12.
迪金森在美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作品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常给读者一种消极、悲观的色彩,文章将通过分析迪金森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从而向读者展示阅读欣赏迪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即迪金森诗歌中表现的对自然、生命、爱的激情,从而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狄金森对自然的态度是多层面的、立体的,甚至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友善,时而敌意,时而神秘,反映了狄金森发展的动态的自然观,体现了诗人一生自我求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500多首死亡诗中,用"心灵之眼"对死亡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结合其书信,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体验及她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陈晗凝 《海外英语》2011,(11):226-227,231
Emily Dickins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American’s premier poe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her verse was,"revolutionary" in her day.Owing to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Emily Dickinson has become a puzzle in literary.As show in her poems,Dickinson’s spiritual journey led her from na?ve nature-mysticism through disappointment,to a sacramental approach to immortality afterlife and further discouragement,culminating in a mature attitude of faithful unknowing and even more interrogating the immortality.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theory of the death and immortality through common people’s fear to death,the essence of death,the significance of death to show the poetess’s whole life-childhood,love,life condition,spiritual contradiction,and mainly her skeptical concept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她的诗独具一格,寓意丰富,耐人寻味,成为后人竞相研究的对象。本文从自然、爱情、宗教和死亡等几个方面对其诗歌内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500多首关于自然的诗。自然不仅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从中感悟人生,写下了大量质朴清新的自然诗篇。她的诗观察敏锐、笔触细腻、意象鲜明,或借景抒情,或寄物咏志。本文探讨诗人自然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就其中几首最著名的自然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女诗人,由于爱情挫折和信仰的与众不同,她的诗歌彰显个人特色,表露出“异化”的倾向和暗示“他者”身份存在的可能性,阅读她的诗歌会让人感受一种纯真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生命的最盛之季(30岁时),亦即其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离群索居,独身不嫁,为后人留下诗稿1700余首。一个多世纪以来,狄金森隐居之谜与其诗作一样倍受关注。纵观诗人的一生及其诗作书信,不难发现诗人的精神世界里充满着梦想与现实、生与死、爱情与独身、宗教盛行与其怀疑主义等各方面的二元对立。而这些对立和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之时,诗人毅然选择了隐居,从而解构并诗意地超越了这些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