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06,(3):64-64
戴鹏飞广为流传的手机短信,“花地手机短文大赛”获奖短信,民间光棍节的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文化时尚。手机短信之所以迅速风行,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有物质条件、社会心理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短信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内容非常丰富,文本形式已比较成熟。手机短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实用修辞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为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以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的过程。手机短信是现代人彼此交流的方式之一。要使手机短信的语言能够感染对方,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受到写的心意,就必须充分发挥修辞手段的作用。实用修辞在手机短信中具体表现在大量使用修辞格,使用各种修辞格可以达到写所需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信业的发达,更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最普通最快捷的问候、祝愿方式了。近年来,随着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在考过了新闻播报衔接语的设计、拟写公益标语、拟写请柬、拟写对联、创意广告词等等之后,就很有可能考拟写手机短信的题目了。因为考拟写手机短信的题目,是形势所趋,是大势所向。  相似文献   

7.
孙国秀 《学语文》2006,(2):44-44
随着手机使用的增多,手机短信也铺天盖地而来。短信的主要功能当然是通讯.但有时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传递关心、爱慕、祝福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趣味手机短信。收到此种短信的人或许被“整”得落花流水,却依然会心一笑。那么趣味手机短信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在“拇指一族”中流传,并且深受欢迎呢?原因很多,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巧妙地运用预设和隐含。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曾对流传在学生之间的大量手机短信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引导他们从形式、风格和辞格三个方面入手,鉴赏其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手机短信语言也相应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手机短信语言的自身特点、手机短信语言与社会文化、手机短信语言规范等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近十年来手机短信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其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廖斌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3):63-64,41
本文从修辞学、后现代理论等方面论述了手机短信与当代人生活的紧密关联,门派归宗及基本特征,并从写作技法上进行了大致的归纳,指出学界目前需要对手机短信这一新兴文种进行规范扶植。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的语域借用现象表现在语式借用、语旨借用和语场借用这三个层次。短信的语域借用实际上就是对该语域常规的违反,是网络流行手机短信新颖奇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石惠 《考试周刊》2007,(24):119-120
近几年手机短信异常繁荣,手机短信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本文从手机短信的修辞、语境及其他一些角度探讨手机短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时尚与冲突——大学生“手机短信”现象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手机短信在大学校园中日渐风靡,成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样式。之所以如此,这同短信费用的低廉、内容的丰富、表达的便捷,以及青年大学生交往欲求的强烈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校园手机短信也在内容和效果等方面衍生出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与原先的信息传递这一基本功用大大背离。  相似文献   

14.
手机短信介入大众传媒反馈的传播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短信因其技术上的便利性和传播方式上的个人化,使它迅速地介入到传统大众传媒的反馈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单向传播的弱势。在这一“汇聚”的过程中,手机短信已超越了作为反馈渠道的单一职能,同时以话语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大众传媒中,体现出传播景观下媒介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是随着移动通信发展而来的新产物,也是科技发达的标志,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机短信"善假于物"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飞速发展,手机短信本身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使用上的新特点,手机短信的语体与性质也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手机短信语体特征表现在外部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其外部因素特征表现在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四个方面,而内部因素特征则表现在简练性、通俗性、开放性等五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语体特征,可将手机短信语体定性为书面口语体中的书面谈话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市六所高校短信一族的调查访问,本报告从大学生手机短信广泛使用的基本现状、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使用手机短信的影响因素、大学生手机短信的利与弊、关于大学生手机短信的几点建议等五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已成为在具体语境中形成的新兴语体.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手机短信的内容丰富,语言风格多样,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与社会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娱乐方式,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短信的流行归功于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手机短信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手机短信语言不仅传达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还产生了幽默、委婉的效果,此外,还展示了语言的丰富性。文章从语用学尤其是合作原则的视角来研究手机短信,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手机短信语言。具体从合作原则角度来分析语用学是如何影响手机短信,进而影响交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