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列举了六安方言中单字促化和词句促化现象,总结了其单字促化的原因是上古长入声遗留、训读、以及区别意义产生的第二读音,而词句中的促化原因是受了轻声、急读双重作用以及连续变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原方言是晋语区并州片的核心点。晋语存在比较明显的舒声促化现象,太原方言也不例外。文章在经过长期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方言中的中古舒声字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共有38个舒声促化字。文章简要地分析了太原方言舒声促化字的语音表现,阐述了舒声促化的类型以及在语法上所起的作用,并探讨了舒声促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文中列举了六安方言中单字促化和词句促化现象,总结了其单字促化的原因是上古长入声遗留、训读、以及区别意义产生的第二读音,而词句中的促化原因是受了轻声、急读双重作用以及连续变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舒声促化是存在于有入声方言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为晋语,入声保留较为完整,又有一定数量的舒声字促化现象。本文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60个,并用量化的方式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在音韵上的特点,最后简要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达拉特旗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72个,并将这些字的中古音和今音作了排列对比。然后对舒声促化字进行了分类。最后简要地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对晋语舒声促化现象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并且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份翔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6.
武安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主要是由轻声字的弱化引起的,表现出超音段特征的音变对音段特征音变的影响.另一部分"疑似舒声促化字"是上古入声读法在武安话中的遗留,还有一些字的促化原因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庆方言舒声促化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字舒声促化,促变原因:上古入声字的方言遗存,对中古舒入两读字入声读音的继承,其他同偏旁入声字的同化,音值借贷,同义入声字类推;二是舒促两读,即单字读舒声,在词语和句子中发生舒声促变,促变原因:轻声音节入声化,词性和词义及语法功能的不同引起的促变,急读和轻读引起的舒声促化。  相似文献   

8.
张丽珍 《文教资料》2010,(18):130-132
本文分析方山方言的舒声促化现象,并结合方山方言的语音特点、语音演变的内部规律、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方山方言"舒声促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山西临县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理,并对这种现象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晋语"舒声促化"音节有些是对上古或中古入声的继承,有些是由于轻声导致舒声促化。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太湖方言中,有一个特别的词"脱",它应用广泛且含义丰富。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全面地概括出"脱"的不同语义,并尝试性地勾勒出"脱"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2.
借鉴语篇式的方言调查方法,以竹溪话和郧西话自然口语材料为依据,描写"就是"的各种功能,尤其是话语标记功能,同时依据类型学和篇章语法的相关成果,对其语法化路径和动因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3.
常宁方言中的“得”是个兼类词。可以作动词、助词、助动词和介词用。这些不同用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得”的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演变在共时平面的投射。常宁方言中“得”的语法化有两条路径:一是词义引申泛化;二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怀远方言的反复问句是"可VP"式,通过"可"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动词不同的体貌特征。可1表示未然,可2表示已然,其分布与疑问焦点结合紧密。"可"在各方言的不同语音形式是其语法化过程中语音虚化的体现;怀远话可2的读音是由于类推和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不仅形式上丰富多彩,语法上也很有特点,通过考察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系统、用法和历时差异,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阳方言与长沙方言同属于湘语长益片,但在古全浊声母演变方面,益阳方言却颇具特色。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根据声调、声母、韵母进行不同层级的演变,演变按照清化和弱化两种模式进行。这种演变方式使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同其他湘方言相比,显得更加复杂。本文讨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读音以及演变顺序,认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模式对研究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绍兴方言隐语十分丰富,从修辞的角度看,绍兴方言词语型隐语主要可以分为析字、藏词、借代、比喻、委婉、谐音等几类。隐语兼有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双重特质。绍兴方言修辞类构词隐语的生成运用、发展演变与越地民间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吴方言形容词表示程度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变形法、前加法和后加法。通过各种语法手段可以使形容词的程度改变,或者增强程度语义、或者减弱程度语义,不同方式表示程度语义深浅不同,形成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9.
“VP—neg?”是黄冈方言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问句类型。“VP—neg?”有两种基本句式:“VP有(没有)?”和“VP不?”。“VP有(没有)?”句式在黄冈境内用法较为一致。“VP不?”在各县市方言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VP不?”式和语气词的结合上,构成的方式不同,其语义倾向和语用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冈方言“VP不”和语气词的结合,表现为或连用或拼合,最终“不”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呗”,其种种不同的用法,反映了黄冈方言“VP不?”句式由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绍兴方言否定副词"勿"音变现象比较特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流中常与所搭配的音节发生合音,二是在固定结构"A(B)勿A(B)"中常常脱落,出现重叠反复问句形式.两种情况音变过程中的音节结构模式和变调模式均非常特殊.引起绍兴方言中"勿"变化的原因除了低浊短促的语音特色、活动能力上的粘着性再加高频率的使用以外,也是相关词语的音变趋同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