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个人品德的探讨呈现出多视角的特点,其中德性伦理学为其提供了德性途径的视角,但却往往忽视和缺少规范伦理基础上的德性理论的研究,德性理论不仅存在于德性伦理学的领域内,同样规范伦理学也拥有自己的德性理论。康德的伦理学作为典型的义务论规范伦理学蕴含着丰富的德性理论。康德的德性理论是义务论基础上的人的品德理论,从义务与德性的统一来界定人的品德,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规范与德性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个人品德理论、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康德的德性理论在道德原则与道德品格、行为者与德性卓越、德性与人类繁荣等基本问题上超越了当代德性伦理学。康德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是其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以成就有德性的人为目的,是个人品德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就德性的内涵、德性的本质、德性的类型、德性的形成、德性的培养、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奠定了西方伦理学德性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休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休谟的自然之德虽然体现出他依然流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是"与"应该"的区分瓦解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的合理性,对德性的泛化和对德性整体性的消解,也显示出他对亚氏伦理学的背离,所以休谟伦理学不同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同时,休谟对规则和功利的探究又启发了其后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可以说,休谟伦理学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向近代规范伦理学的转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
西方德性思想的产生、演进与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生、演进息息相关、交互作用。西方德性思想在苏格拉底正式源起,此后西方德性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代德性伦理学形成时期、近现代德性伦理学衰退时期、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时期、近二三十年来德性伦理学兴盛时期。总体上看,西方德性思想具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理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规范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制定网络规范、规则;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德性。自由自主是网络人的首要德性,平等公正是网络人的关键德性,尊重互惠是网络人的重要德性,诚信责任是网络人的核心德性,自律慎独是网络人的终极德性。  相似文献   

6.
德性伦理学作为古代哲学家探讨道德问题的经典模式,在现代道德义务规范理论的冲击下曾经一度被边缘化。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主要是通过回归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来实现的,同时也是一些哲学家批判现代性价值观念的思想资源。然而,为了使自己同一般意义上的德性理论区别开来、回应道德义务规范理论的质疑,德性伦理学就必须依据好的人类生活或幸福、德性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性论等要素来澄清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义务论的代表,但他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德性伦理的思想。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中伦理学就等同于德性论。康德通过对德性、幸福、道德情感等德性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的探讨,将道德原则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并指明道德原则不只是针对个别行为,也可以针对生活的整体,这又与德性伦理学关注生活整体的倾向接近。以此至少表明了康德伦理学并不是极端的义务论,而是和德性伦理学有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德性的,表明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发展第一种可能性,就会受到人们指责。但是,当他通过生活充分展示出第二种可能性,他才受到称赞。伦理学可以或明确或隐含地以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和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作为它的基础。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  相似文献   

9.
于斌 《华章》2013,(25)
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在其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讨论的最重要的主题。前七章论述了善、德性等,而在第八章和第九章重点论述了友爱。友爱是与他人、社会相关的一种德性,并且是人们一直所期求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主要观点是至善和幸福,友爱不像其它外在善一样是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手段,它与其它外在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自身就是目的。同时,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点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占据上风的价值观及一些道德弊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多被人称为"德性论"的,这是因为亚氏之伦理学"着眼于人的道德德性的培养,着眼于使人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这一伦理学的核心问题"[1]。亚氏之伦理学正是把德性与活动、目的、幸福、善、快乐等联系起来,建构出一套以获得德性为最终目的的追求灵魂善的伦理学,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也为当今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对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纠正传统思维的认识偏差,进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中国化这一现实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显示法是亚里士多德纯必然三段论证明的关键,本文给出了显示证明的形式刻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亚里士多德纯必然三段论的形式系统。最后分析了该形式系统和亚里士多德纯必然的三段论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现代法治理论的起源,对于培育法治文化有着借鉴意义。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著名的命题,即‘‘最优良的法制’’和“最优良的法律”的统治优于“最优秀的人’’的统治。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晶 《海外英语》2014,(20):15+21
Aristotle’s Poetics represents the first major work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In this masterpiece,Aristotle expresses his literary and aesthetical theories. By introducing the merits in Aristotle’s Poetics,this thesis tends to reveal Aristotle’s large and enduring influence on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以"存在"作为研究对象,调和了米利都学派和柏拉图的理论。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暴露了其固有的矛盾。呈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矛盾,是清理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的光辉照耀了人类几千年,作为有着悠久的逻辑发展史的中国自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着重把亚氏的逻辑思想与当今汉语言教学联系起来,以期从中发现它对当今汉语言教学的启发与引导。主要把汉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逻辑知识中的概念、判断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模仿”说与效果“净化/陶冶”说,体现出对接受主体的高度重视,这是源于其哲学伦理学的“施授关学”观念,表明创作主体控制话语权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18.
拉康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关于悲剧的净化作用为出发点对古希腊悲剧,尤其是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进行了解读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理论。他认为,安提戈涅的美与崇高是产生悲剧效果的基础,而她在悲剧中拟人化的疯狂冲动(Ate即“迷恋”)对观众读具有净化作用。本目的是通过代表国家法律的克瑞翁和代表神赋予神圣职责的安提戈涅的冲突。分析安提戈涅对Ate的超越而产生的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弢 《培训与研究》2006,23(10):81-82,62
亚氏《政治学》中的法哲学思想是他《政治学》中思想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城邦政体论述内容密不可分。亚氏的法哲学思想不是凭空得出来的,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前政治思想家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另一方面认真考察城邦与政体中的法律和法治实践经验,通过比较和鉴别而得出,也就是说具有深厚的经验基础。因此,亚氏的法治思想是理论性与经验性、实证性与现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体现出对世界的一种终极关怀的角度来看,神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顶点,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