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犹太民族和库尔德民族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有其共同的追求,但却有不同的结果.宗教、民族运动组织、世界大国的态度与作用等因素是中东地区两大古老民族"祖国之梦"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2.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3.
宗教研究者大多囿于信仰主义或科学主义之限,而不能超拔其上来进行客观研究.文章重提汤用彤先生"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的研究方法,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探索架设历史与信仰之间的桥梁,希冀对宗教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宗教研究者大多囿于信仰主义或科学主义之限,而不能超拔其上来进行客观研究。文章重提汤用彤先生“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的研究方法,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探索架设历史与信仰之间的桥梁,希冀对宗教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佛教中国化的轨迹中展现其内涵演变对“意境”说的影响,而这一进程推动下的禅宗,更是从思维形式中实践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的影响以及推动,从中揭示了佛家之“妙悟”如何抛离宗教的神秘气息,而所倡之境进入美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托克维尔认为宪政必须以宗教为前提。但从西方立宪史看,那些对宪政确立有奠基之功的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等人对基督教并不看好。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悖论:宗教如果对宪政至为重要,那么公认的支持宪政的思想家为何轻视宗教?合理的解释是:宪政并不存在宗教之维,怀疑论才是宪政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9.
《新疆宗教演变史》是新疆宗教通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该书具有指导思想明确,研究方法科学;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宗教与民族演变史相互交织,关系处理合理恰当;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突出特点。是一部有较高历史与理论学术价值的好书。  相似文献   

10.
“太一”一词有三种语义内涵:一:哲学概念,指宇宙本原。二:宗教神灵,指太一神。三:星名,指北极星。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太一”一词起源于宗教神话或星名,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太一”一词应起源于哲学概念,其演变的路向应为:哲学→神灵→星名。《太一生水》之“太一”应为哲学概念,而与神话及星名无关。  相似文献   

11.
咒鬼经<之子宜乍>是彝族原始宗教祭司--毕摩关于鬼的起源的诗性阐释,是远古时期彝族先民之"志"的诗性表达.它不仅是一部毕摩宗教经籍,同时也是一部优美的神话叙事诗.经书折射出了远古时期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巫术、民俗事象、药理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文化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史研究》2009,(6):92-93
任淑艳在《史学月刊》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民国时期,欧美国家在华创办教会学校,深涵为基督征服之目的,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的宗教灌输。无论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宗教课程,编辑宗教教学资料,一般由传教士亲自授课。对学生参加各项宗教活动,学校都做出具体规定,强迫学生参加祈祷、礼拜、忏悔等宗教仪式。以契约的形式“买断”学生的自由,利用课外活动挤占学生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使之在“忙而无暇”中被操控。  相似文献   

13.
我对这人的容忍,如今也有百年,难道你竟连一夜也容他不得?任何激情都符合于宗教的需要,但刀兵的激情与愤怒的激情却不在内,这乃是一种怨恨的激情,是陷人于背离其职守的诱饵;因为设令刀剑而代行牧师之职司,其颁布律令徒以帝国之力,而不以事物之理,致使斧钺之形时刻深镌于人之心中,而我任何天真无邪之信仰都必不得不以一死为其代价,如此则对一切神灵一切事物之叩问,对任何问题之研究,便无不处于岌岌可危之中;然而离开此种自由,人们在上帝与世人面前,势将永远积悃莫白,其所信奉宗教之佳处也必无法着力申说;因为凡欲有所判断,凡欲遵循其所发现之…  相似文献   

14.
刘九伟 《天中学刊》2003,18(4):100-102
自韩非将儒学分为八派之后,后人对八派中的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的研究比较持久、全面、深入,而对其他各派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漆雕氏之儒”,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漆雕氏之儒”作为儒学之一派,对其人员组成、见解和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予以探讨,当补历史之缺失,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16.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17.
由名满学艺术家王纯信、王纪父女共同研究完成的专《萨满绘画研究》,最近由时代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一部反映人类古老宗教艺术的研究专,是一部对古老的萨满教外化形象的诠释,同时也是一部对古老神秘的萨满艺术的解码。这部研究专在探索远古艺术形象生发和解密的同时,更多地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为我们今天欣赏远古艺术、欣赏萨满教古老的化形态,开启了通往远古神秘艺术的窗户,通过萨满形象符号.让我们领略远古宗教艺术中的天籁之音和饕餮之美。  相似文献   

18.
哈代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后期是西方科学与宗教激烈冲突的时代,“上帝死了”道出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危机。英国小说家哈代面对宗教的衰微,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在理智上他相信科学的进步,在情感上又留恋旧的宗教,这种复杂的“宗教情结”使他的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失落感、悲剧意识和宇宙荒诞意识。从上帝之死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困境,是哈代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19.
源于西周末年,在春秋时代得到确立,此后便一直存在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华夷之辨”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华夷之辨”是后世华夷思想的来源,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呈现出不同的内涵,所以本文对“华夷之辨”形成时期以及它的演变时期的研究做了具体论述,之后又论述了在“华夷之辨”思想影响下的具体事件。  相似文献   

20.
“法轮功”邪教组织借宗教和科学之名 ,行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之实。本文主要探讨“法轮功”邪教组织在被取缔之后仍然猖獗活动的原因及社会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