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以来,赛义德及其后殖民理论已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其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学>也逐渐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将其<东方学>置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宏观变化之中,从经验与知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思赛义德<东方学>的形成原因和理论价值,进而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差异性、边缘性的经验在西方社会意识中的凸现.这一特点不仅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知识体系,并引发思想界重新认识经验在知识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W.赛义德通过《东方学》一书详细介绍了东方学的内涵和实质,尖锐地指出东方学即是西方操纵控制东方的一门霸权主义学问。这一深刻而大胆的洞见揭开了后殖民文化的真正面目。同时,赛义德对东方学提出的某些观点也具有偏颇之处,他以不全面的文化观来看待西方文化,抹杀了西方进步作家的功绩,混淆了文化和政治的界限。这些问题无论是研究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学家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在其后殖民批评经典著作《东方学》中,对西方传统的"东方学"发起挑战,揭示隐含在"东方学"中的权力话语及其运作机制。赛义德后殖民批评视野下的东方学批判,为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东方学"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产生、形成和权威、文化力量及其由此形成的"固有支配模式"的生成性、传承性,使人们重新全面地思考和阐释由殖民主义和西方统治所创造并且权威化的知识形式与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文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 ,本文通过《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两本里程碑式著作 ,分析了美国学者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和“文化批评”的理论 ,认为赛义德的理论建树奠定了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盲见” ,因此不能忽视其理论中缺乏一致性和启示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W.萨义德通过其著作《东方学》成功地开启了后殖民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他对西方视野中的东方学作了知识考古式的探究,揭露出东方学掩盖之下的知识话语权利构成模式,为人们理解在后殖民时代西方是如何利用知识形成对东方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赛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是后殖民理论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是对19至20世纪英法文学经典的解读。赛义德主要将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这一普遍性的文化形式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赛义德提出了一种“对位阅读法”。这个方法始终贯穿全书。赛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所揭示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实质上就是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7.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8.
安藤昌益是20世纪以来最受日本学界重视的江户思想家之一,其独创性的哲学思想在东方思想史上别具一格。《法世物语》作为安藤昌益唯一存世的文学作品,尚未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事实上,安藤昌益在《法世物语》中以特质精气、五行精气作为生化的材料,建构了一套系统的精气生化造物论。这一理论基于五行论、中医思想与东方博物学知识,代表了与同时期西方物种起源说截然不同的东方造物论。在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和新旧哲学理念更迭交融的世界思想史环境之中,《法世物语》的生化写作具有非常特殊的东方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至今欧洲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书籍之一。《马可·波罗行纪》的书写者是西方人,内容主要描述东方世界,因此在研究中出现了东西方两种视角。在马可·波罗研究史上,出现了两种治学路径。一种是以英、法学者为代表的东方学,另一种是以意大利学者为代表的欧洲文献学。马可·波罗研究史,是观察19—20世纪西方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①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1]),这种批判也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以来,由于向东扩张的需要,西方建立了一整套宣扬“西优东劣”的东方学知识,十字军东征研究也深受此说影响。在此背景下,论证西方殖民东方合法的“法兰克-叙利亚社会”模式被构建出来,塑造了一个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殖民者与被殖民地居民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二战后,由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遭到解构,该模式也渐受质疑和批判。不过,对该模式的批判,更多源自西方学术界内部,并未跳出殖民主义和传统东方学的话语体系,因而只是程度上的修正,不是理论上的重构,这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思维的研究。在20世纪初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兴起反思之风,教育领域深受其影性思维"这一重要概念,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奠定了教学反思理论的基石。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等的研究成果(如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等)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的水平。之后,教学反思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推出《反思性教学》(作者熊川武)、《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金国良等)等一批著述,介绍教学反思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简.奥斯丁与帝国》中,赛义德以后殖民批评的视角,采用“对位阅读”的批评方法,对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地理”“、空间”体系概念,分析阐述了“叙述与社会空间”的关系。赛义德对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的理论见解,以及对文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化策略,使文学和文化批评具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视域。赛义德的《简.奥斯丁与帝国》为后殖民批评的美学分析提供了经典范例。该文结合这个范例,研究赛义德的“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不仅对于透彻理解他的后殖民理论有所助益,而且对于我们的文学批评方法的丰富发展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源自于后殖民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文章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观点,分析其在中国被译介、引进和部分吸收的全过程,并对其接受效果进行总结,对其旅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胡健的《存在与语言——20世纪西方美学论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跨学科性,这与人们在现代科学影响下的思维模式的变化分不开;二是篇幅虽不太大,但却有比较大的覆盖面;三是简明扼要与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7.
许晓航 《考试周刊》2010,(31):36-37
由M.H.艾布拉姆斯撰写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西方文艺界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在浪漫主义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其使用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后期的西方文艺学研究;尤其是其利用 更对H后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参照赛义德“理论旅行”的观点,分析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过程,并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旅行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这一理论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然后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世界革命进行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既理清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方学在西方、中国的发展各有其渊源、成就和局限。西方的东方学研究起步早、历时久、态度严谨、方法科学、成果丰富,为当下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对其局限特别是'东方主义'话语应进行批判性反思。中国的东方学具备深厚的研究基础,但在'东方'东方学'等本体概念的理解方面还有不小的分歧,应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