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字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表达,汉字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造字方法——六书,也是东方人为了更好地传达本意的一种视觉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用“六书”的造字法则来指导以图形和文字为核心的现代招贴设计,将“六书”转化成一种新的创造动力,让现代设计在民族的根基和土壤上成长,这是我们设计师当下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几乎都是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六书说”是古人x,l-~量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假借、转注后来被证明只是古人的两种用字方法。)既然汉字是用这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而且多数汉字的造字方法十分明显,那么我觉得教师应该从造字方法出发,用“六书”理论来指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才能事半功倍,使学生终生不忘。十多年来,我一直做着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说起汉字的形体结构,自然离不开“六书”,但历来有关“六书”的解说,又令人莫衷一是,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或曰“六书”均为造字之法;或曰“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之法。笔者认为:持后一说的人忘却乃至否定了“转注”在汉字发  相似文献   

5.
“六书”源于周礼保氏教国子,发展于汉代许慎的《说解字》,前重在以形教学汉字,后旨在以形解说汉字义音的构型,许慎的“六书”原本不是造字法,但激发了后人追究汉字创造的思考,用“六书”作为造字法对汉字初创进行了长期坚韧不拔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应当看到这是后人对许慎“六书”价值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汉字“六书”的第三种称为“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形声的方法造字,冲破了造字的许多限制,为汉字数量上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是汉字发展的最高阶段.《说文》收录的字有一半是形声字.现在通行的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可见形声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多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六书”,这是指汉字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的方法。关于六书的解释,古今异说颇多。现在以汉朝许慎的说法为依据,参考清代段玉裁、王贯山诸家的解释,分别说明于下:  相似文献   

8.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文以六书理论研究的历程为切入点,许慎和桂馥为代表性人物,介绍了传统“六书说”在中国古代的产生发展历程,并就其六种构造条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讫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h、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六书”中前“四书”之比较研究韩伟在古代汉语中,读起汉字造字方法,总离不开“六书”之说,“六书”,即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汉代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说,“六书”乃“造字之本”,而文子学家戴震则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六书"汉字理论是古文字的造字类型的分析原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的重要参考,现代汉字虽然形体上多演变为记号字,传统"六书"汉字理论对汉语教学有一定影响。本文以HSK甲级字中的部分现代汉字为参考,还原古文字形体,利用"六书"理论建构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习者在直观感知汉字形义关系,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凯在《是“音十”而非“立早”》一文中,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章”字拆分为“立早”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悖于造字原理。这从造字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对的。但汉字的拆分,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修辞。在汉字修辞中,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不拘“六书”法则。将章拆分为“立早”虽然不合“六书”的要求,却正好体现了汉字修辞在汉字形体利用上的特点,因而并非错误。  相似文献   

14.
隶楷汉字与古文字的结构原理不尽相同,传统的“六书”不适于作隶楷字形的分类标准与类别名称,汉字研究应该揭示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明确它的共时性分类原则,隶楷汉字出现的直观缘由是小篆那圆转的构字线条变成隶书的规则笔画,象形字不能“画成其物”,指事字不能“察而见意”,传统“六书”的基础-象形条例无法继续存在,汉字造字理论就必然会发生变革,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有六种;笔画直接组合法,加笔画法,符号组合法,符号偏旁组合法,会意,形声,这是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简称“新六书”。研究隶楷汉字的构字理论是对传统造字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最早的关于“六书”的文献记录,只有其名,没有具体内容的说明。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中的观点: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把“六书”进一步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个基本原则。郑众为《周礼》作注时,则提出:“六书”者:象形、会意、转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六书”之一的假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至今学者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也想借鉴众说,略抒管见。许慎的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造字的法则,六书中列假借为最末。后世学者以为这是不易之论,尊从许氏之说。清代戴震的“四休二用”之说,截然分六书为造字和用字两法。清代四大《说文》家段、  相似文献   

17.
会意字举例     
“六书”之中,真正属造字法的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所谓以“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字的结构究竟属于四种造字法中的的那一种。 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分别下一个定义,举几个例子,那是十分容易的。而辨认一个汉字究竟属于何种造字法,这就是不太容易的了。 象形、指事跟会意、形声之间还可划一条界线,即一般地说,前二者是独体字,后二者是合体字。  相似文献   

18.
《周礼》提出了“六书”这个名称,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举例加以说明,以后的人谈“六书”,谈“汉字的构造”,大概都是根据许慎的说法。不过,后来的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多认为“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的方法,不是造字的方法,于是就有了“四书”的说法。还有“三书”的说法,即象形、象意、形声。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讲述“汉字的构造”,就采用“四书”的观点,对两种用字的方法“转注”和“假借”,也作了简明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六书与汉字构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构形的分析研究,历来都将许慎的六书作为依据和准则。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来探讨六书与汉字构形的关系,可发现六书包含了汉字构形的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形体构造的类别,二是造字的方法。象形、象声、形声是汉字形体构造的三种类型,转注、假借是造字的方法,二不在一个层面上。形声字是象形字与象声字的结合体,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一、汉字的科学性汉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录符号,它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撰著了《说文解字》,作者在此书中对六书进行了准确生动的阐述,第一次揭示了汉字造字法深奥的内涵。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我们祖先用这六种方法创造了大量的汉字,又教会了他们后代用这些方法去造字、用字。古人创造六种造字方法的原理是,尊重客观事物原貌,利用抽象思维加以符号化。其次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