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てくれる」句的前续动词的性质和说话者是否参与事态,决定了句中行为作用的接受和恩惠的接受是否同时存在,及同时存在时其方向性是否一致.但无论何种情况,说话者都是恩惠的接受者.因此可以说「てくれる」的恩惠性不是拘泥于事态中的施动者、受动者,而是反映了说话者对事态的恩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授受表现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日语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てもらう 」「てくれる」「てあげる」的三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不仅要考虑恩惠的移动方向,还要时刻注意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和授受表现中涉及到的第三者的关系,给我们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那么如何从认识本源上解读授受表现,不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而且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利用主观识解的理论对授受表现进行剖析,阐释了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时对事态采取的情景投入式的事态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3.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4.
授受表现在日语表达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易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动词授受表现中的"てくれる"使用频繁,倘若不深入挖掘使用者的独特交际心理,极易令对方有失礼之感.授受表现在日语学习的误用率颇高,其根源在于学习者未能充分理解并运用授受表现所隐含的恩惠意识、"内"意识以及内外有别等观念.故学习者应在熟练掌握授受表现语言规则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与汉语相比,日语授受表达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于汉语只有一个授受动词——"给",日语有"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等7个授受动词。因此,日语的授受表达复杂了很多。另外,汉语中的恩惠授受表达一般是通过"某人为/帮/给某人做某事"将授受关系方向性简单的呈现出来,而日语却会通过授受补助动词的使用,添加一些说话者本人的主观评价并巧妙的指出其中所产生的授受关系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6.
张静苑 《考试周刊》2011,(45):75-77
本文借助"主观性"概念,分析日语被动句和授受表现形式,针对其反映出的日语主观性特点作分析,指出这两种语言现象蕴含了说话人对事态的主观认识。部分间接被动句暗含事态的发生使当事人"受损"的意识,授受动词指代内外关系,授受助动词暗含"受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系列表达方式,从语义学上看,意思相近、可以互换。但从语用学上看,二者在礼貌程度上存在差异,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在请求表达中,取决于对话双方之间的关系、请求事项的内容、对方是否有义务完成请求等要素;在感谢表达中,取决于说话人对恩惠行为是否有推动性、说话人心理上是否感到欠情、对话发生时恩惠行为的时态等要素。一般来说,待遇意识和顾虑意识较高的场合,使用礼貌程度更高的"てもらう"系列;反之,则使用"てくれる"系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8.
授受关系的"てもらう"句型除表示恩惠义之外还有命令指示、自我许可、被动、困惑等语义。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语义扩展理论就"てもらう"的各义项的扩展机制加以考察,得出以下结论:"てもらう"句中意志行为指向义为原型义,恩惠义和非恩惠义都是意志行为指向义的延伸,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一致时,容易产生恩惠义;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左或者一方无视另一方的意志(或相反意志)时,容易产生非恩惠义(命令义或困惑义)。在语义的扩展中,发话者和动作者之间的关系是语义扩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日语授受关系句型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关于日语「てくれる」句型,至今为止有很多相关的先行研究。但是关于与其对应的汉语表达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因此,本文将通过大量例句的比较,来找出日语「てくれる」句型与其对应汉语表达的异同点,进而得出学习者学习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授受表現テモラウ既包含着恩惠授受的表达、也包含着非恩惠授受表达和使役表达。其中恩惠表达里还有自己主动请求恩惠的表达,对方自发的授予恩惠的表达。基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说话视点的不同,在翻译テモラウ的句子的时候,应该根据语言环境在区分这些用法的基础上去翻译。  相似文献   

11.
日语既是以听话者为主导的语言,同时也是以说话者为视点而出发的语言。在日语会话语篇中说话者一般都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展开会话,进行交流。在日语中,语篇既可作为兼顾篇章与话语的完整语义单位,也可作为与话语和篇章中发话者、听话者的视点、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交际单位。在日语中,谈及语篇则必定谈及授受动词,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授受动词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难点,更是重点,授受动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谈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视点原则角度解析授受动词,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使用授受动词;有助于进行交流、会话,实现语言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晶 《考试周刊》2013,(13):77-78
认知语言学认为,发话者不仅是"说话的主体",还应关注将事态语言化前作为认知的主体,把握事态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这一过程哪种语言都相同,但语言不同,语言化时使用的表达方法和把握事态的方法也不同。日本人把握事态有何特点,怎样说日语才算地道,作者通过论述被动句和授受动词的使用给出结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掌握其特点与能否掌握地道日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0):95-96
在日语学习中,会碰到很多授受表达,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正确使用授受表达是个较难掌握的难题。日语的授受表达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日语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授受动词的基本用法,更要掌握其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恩惠意识的内涵。本文就授受表达与其恩惠意识展开讨论,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日语的授受表达作为极具日语特色的语言表达,是受日本人独特的恩惠意识影响的。通过列举分析日语授受表达的例句,探讨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日本人喜欢把受到的恩惠最大化,强调自己的受恩;同时会把自己施与别人的恩惠最小化,以求不给别人增加心理负担;此外,日本人认为,除了有生物之外,自己一生中所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对自己施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行为授受关系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对“V-てめける”、“V-てくれる”、“V-てもらぅ”等行为授受关系的表达进行了简略地探讨。辨清了它们的句法结构特征及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恩惠性是狭义授受动词区别于广义授受动词的语义特征。本文选取狭义授受动词中的取得义动词モラウ一词,借鉴先行研究中关于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的相关论述,运用词典释义、内省概括法等语义特征的分析与提取方法,提取モラウ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魏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11-411
本文探讨了日语授受表现句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考察了「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て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て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くれる」所包含的事象的内部这一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给”字句和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意义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授受动词形式多样,三大系列七个动词,分别为"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もらう、いただく"、"くれる、くださる"。汉日授受表现在视点、恩惠性、方向性等方面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语法现象,除了表示"物品"或"行为"的授受这两层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深层次的"恩惠意识".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掌握授受表现的用法,就要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产生这种意识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目的 关于日语[てくれる]句型,至今为止有很多相关的先行研究。但是关于与其对应的汉语表达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因此,本文将通过大量例句的比较,来找出日语[てくれる]句型与其对应汉语表达的异同点,进而得出学习者学习难的原因。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