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也是坚贞不屈 ,志洁行廉 ,勇于追求道德的一生。《离骚》真实而全面地印记着屈原苦难的一生 ,反映出他对理想道德的孜孜以求、对祖国无限之爱 ,成为他苦难岁月的灵魂绝唱。  相似文献   

2.
张炜在《古船》中通过对洼狸镇四十年苦难历史的叙述,反映出现实的伦理道德,并进一步揭示人性的美丑,探寻苦难的根源,意在用道德走出一条救赎苦难的坦途。但作家对传统家族文化既批判又认同的态度,以及他的道德理想的不切实际又会给人带来新的压制。  相似文献   

3.
4.
《诺斯托罗莫》是康拉德反映殖民帝国主义时代生活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政治小说,它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追求物质利益的根本动机与自身标榜的道德理想之间无法消除的悖谬。文章分析了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即诺斯托罗莫和高尔德,指出康拉德通过暴露帝国主义理想道德追求的内在虚伪与空洞对它进行了有力的反讽。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典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是一种道德追求、道德向往,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道德观念体系的重要构成层面.道德典范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必要中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道德理想应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层面,同时考虑到社会多个层面、多种取向、多元趋势的客观实际,分别提出确定多层次、多方面的道德理想,以适应不同社会成员多层次的道德境界.在道德典范的设立中,也要层层对应,实事求是,防止夸大粉饰,既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又力求道德理想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性.与道德理想建立相配合,还要开展道德人格,道德价值教育,以改变对精神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不太看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位作家的道德价值观都会反映在其作品中。乔治·艾略特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在她的多部小说中。本文以《罗摩拉》为例,讨论小说中主人公罗摩拉的两次出走和内省经历,分析她道德的自我完善过程,进而挖掘艾略特小说中的道德理想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试图对《原野》作一全新的评价,认为《原野》复现了一套古代英雄的复仇神话,含有许多原始意象,追求一种原型审美理想,用以弥补现代人性与灵魂的匮乏与病态.  相似文献   

8.
《等待戈多》被称为"《圣经》的注释",荒诞不经的现代文本隐含着晦暗古老的《圣经》原型,许多来自《圣经》的语汇曲折地表达了罪恶-救赎主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卑琐、虚空与现代人精神的虚弱和罪恶对应,戈多的显性缺席隐喻着现代人与传统宗教的疏离,而波卓和幸运儿的出场也已预演了上帝和耶稣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败。但是在灵魂的救赎中贝克特仍有深情的期待,那是对宗教回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10.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它对现代学校德育既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也同时为大学德育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本文从后现代视角出发来审视大学德育,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对大学德育的冲出,进而提出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的实质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即对事实进行选择后予以报道的行为,这种选择使媒体和传播者时时处于一种道德冲突的境遇.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传播者介于商业和专业之间的双重属性,良好制度的缺失与体制重构的滞后,新闻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多渠道性和传播者责任与自律意识的缺失.其伦理救治的途径是树立"合乎伦理的新闻事业是更好的新闻事业"的理念,弘扬受众意识,对受众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遵循新闻媒体的规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加强新闻道德法制化建设以及新闻自律意识,摒弃新闻低俗,守住自己捍卫社会良知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藏。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的阐述来进一步说明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隐蔽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规范和引导隐蔽青年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在介绍隐蔽青年由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隐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隐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的道德品质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为此 ,在学校德育中 ,我们必须促使教师转变职能 ,放弃道德灌输 ,加强价值引导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模式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在与客体的互动中建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著《贞元六书》之际,正值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他以一个哲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强调“道德力”在抗日救国中的重要性。他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阐述其道德思想。他认为道德与人性密切相关,同时,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但社会的基本道德是不会随之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道德行为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德育工作者从新的角度去开展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治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批判与总结,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德育应全面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用“以德治国”思想作指导,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强化德育管理,量化德育绩效,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把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德育思想有关德育的政治功效、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手段等理论都被孙中山所借鉴.这种借鉴始终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以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由于传统德育思想的封建本质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是不相容的,所以这种借鉴只是一种表显层次上的认同,而在深隐的层次则含有许多对旧观念的否定.而且,由于服务于政治的功利性很强,导致孙中山对传统德育思想的借鉴和对自身国民道德思想的建设是不系统和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whether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can fulfil the promises that Haidt claims for the theory: that it will help in developing new approaches to moral education and to the moral conflicts that divide our diverse society. I argue that, first, the model that Haidt sugges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urality of moralities—a shared foundation underlying diverse moralities—does not help to overcome conflict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background of moral conflicts can lead to a more respectful attitude towards people with conflicting views, but need not contribute to ending conflicts. Second, I show that pervasive moral conflicts should be dealt with on the level of politics. They require a morality of compromising. Third, I examine why this approach does not seem to work in the U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