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课文悟读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词,是把自己对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无比悲痛和遗憾的情感,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生命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爱与关怀的人,巴尔扎克就在这样的人群中达到了从肉体到灵魂的穿越,他知道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的病态的疯狂,他解剖了那个时代人的灵魂,同时也为那个时代以至于后代和未来的人呈现了一颗痛苦而又伟大的受难的灵魂。毫无疑问,巴尔扎克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介绍法; 2.讨论法; 3.比较法。   媒体设计   投影仪: 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 2.比较阅读表格; 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宽广的胸怀。识记其代表作。(2)能力目标:体味诗化的语言所蕴涵的哲理性。(3)情感目标: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  相似文献   

4.
[课前准备工作]一、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1.3-5人一组,为小组命名(要有创意);2.交流讨论,赏析文章。二、明确单元目标,通读熟悉整个单元的文章,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上网搜寻资料,做好读书笔记。三、每人写150-200字的读书笔记或赏析文章1-3篇,以备课堂交流、探究。1.重点:(1)赏析散文的情和理;(2)品味含义丰富深刻的语句。2.要求每段运用文章中出现的雅词3-5个。[课堂教学实录]师:1850年8月20日。法国。拉雪兹公墓。天气阴沉,太阳西沉,细雨蒙蒙。文坛巨匠,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教育界有句名言“反思三年成名师”,此话不假,名师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为名师的。反思,既可反思成功之处,也可总结失败的原因,从而使自己不在同一块石头上再次绊倒。李淑慧老师在西安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大赛获了二等奖,照理说不能算作“失败”,但她不满足于现状,仔细回味教学设计和流程,寻其纰漏,贬其所误,难能可贵,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导入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面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拼音全对的一项是【】A.佼佼(jiǎo)熠熠(yì)发光愤世嫉(jí)俗B.睿(ruì)智惊惶(huáng)失措才华卓(zhuō)著C.粗鄙(bǐ)解剖(pōu)忧(yōu)郁涌(yōng)现D.殖(zhí)民掠夺不厌其烦(fán)面目可憎(zèng)二、下列词语字形没错误的一项是【】A.名列前茅至善至美为之震惊震聋发聩B.名副其实泰然自若大名鼎鼎与世长辞C.有目共睹神圣使命感人肺腹庞然大物D.厮杀起来撕破面皮游刃有余一庄好事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  相似文献   

9.
一、文思导引 :本文开头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三点 :一是墓中人是一个“伟人” ;二是整个国家哀痛这个天才的陨落 ;三是这个人将会流传千古。围绕这三点 ,文章接着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 1)他的伟大在于 :他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 ,一个勤奋的工作狂 ,兼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 ,是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一颗闪亮的巨星。 ( 2 )他的逝世造成的悲痛 :整个巴黎已经昏倒了 ,全法兰西人都无法逃避这个悲惨残酷的事实。 ( 3 )他一生创造的功绩 :他促使一个民族去思考一下“死亡”的归宿。用毕生的心血记录了一部生动的、形象的十九世纪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值得细细品味,反复解读”。(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笔者不揣浅陋,依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也想对《巴尔扎克葬词》中的一些语句试作一些解读,不当之处,恳请行家指教。1、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分书,一部分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化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相似文献   

11.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2002年执教高二,使用人教社2000年12月第二版教材,其中的第18课《巴尔扎克葬词》,编者注说, "选自《中外演说名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编入课本时,编者参考其他译本,对译文作了一些改动。" 对照阅读有关资料,发现不少地方的确改得很好。如将评价《人间喜剧》的艺术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地位、有功绩的人去世了,人们总要开个追悼会、念一篇悼词,寄托哀思,激励后人,这已成为一个惯例。但这悼词可不好写。既要较全面地概括他的一生,又要为尊者讳隐去他的一些过失;既要给他一个准确的、较高的评价,又不能“溢美”太多而无限拔高……于是悼词变成了一种通用的八股文:面面俱到,大而无当,形象模糊,感情冷漠。我们从现在的悼词——包括领袖人物的悼词中,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17.
课文第一段宣告巴尔扎克逝世,用了"一切虚构都消失了"。《课文鉴赏说明》说,"虚构"一词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导入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死”的意义,才能真正彻悟“生”的真谛。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一起穿越时空,在8月的一个天气阴沉、细雨飘飘的下午,来到156年前的法国拉雪兹公墓,送别一位文学巨人并聆听另一位文学大师为他作的葬词。(说明:导语的设计,首先是为了营造教学情境,其次是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给学生一个思考走向。)二、感知文本这一教学环节共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询问学生初读《巴尔扎克葬词》的第一印象。(随机请5位同学简要作答)(说明:强调阅读文本的“第一印象”,从阅读学角度说,这是观其大略,是学生与文本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既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者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