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在实施农村发展战略过程中,担负着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已成为能否担当此任的关键因素。但现实却并不乐观: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基本素质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经济向深度发展。因此,对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有一清醒客观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农民所具备的知识和改造农村客观世  相似文献   

3.
本以重庆永川市的农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和因科技迅猛发展城镇第一线职工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调研,提解决问题的了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自发转移容易导致农业劳动力老化、素质偏低.对农业投入减少,大城市畸形发展等后果。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整体协调。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市建设;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等。  相似文献   

5.
赵银喜 《职业技术》2006,(16):105-105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富裕劳动力,这些富裕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利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农村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安定因素。搞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力法,对稳定农村大局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下就劳动力的数量与耕地相比较而言,超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一种剩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源源不断,数量巨大,对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是十分艰巨的,但只要我们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这道难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服务包括为生产服务和为生活服务两部分,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过程中的某些环节独立化为专人从事的产业部门,变自我服务为社会提供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合作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封闭格局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剖析社会服务部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加强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客观要求,既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结合康保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广校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初步实践,就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是全国“八七”扶贫攻坚县之一,全县25个乡镇,农村人口38.9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28万人,人均耕地而积1.8亩,全县从事农业生产以外尚余劳动力12万多人。1993年底,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外出做工的无序流动状态,全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职业教育与劳动力有序转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或劳动力过剩现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时代的要求,农民的呼唤,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部门转移,而由于家庭决策和传统社会分工等原因,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女性化趋势。通过综述前人有关农业女性化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总结农业女性化的多种成因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并分析其中有争议的观点。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女性化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5年内要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对农业劳动进行培训、考核、评价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简要讲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经营是农业未来经营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村劳动力的潜在失业显性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更大。为此,应该对现有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现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解决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向年轻化转变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稳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表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是经济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我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城市的较大规模的转移。它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里:由于工业化水平低,农业经济又不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论证,到2000年,我省农村将有富余劳动力1800万人。解决他们的出路,是振兴农村经济、全省奔小康的战略举措。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向农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林、牧、渔业等多种经营,在农业内部转移。无论向内、向外转移,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改革、发展我省的教育事业,让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现有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以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起来,大踏步地开赴安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是实现转移的保证,可围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开展富有实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论述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政府和职业教育机构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剩余农动力问题特别突出。转移农村剩余农动力到非农产业中去是必然的趋势。为了避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必须从河南实际出发,确定明确的目标:确保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确保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部门利益的协调增长;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转变,实现体制创新;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实现科教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统筹领导下,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04年2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亲自到会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教育战线特别是职成教育要充分利用职成教育资源,勇挑重担,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