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外伤害是指车祸、溺水、跌 落、火灾或烧(烫)伤、中毒、窒息等 突发事竹造成的伤害。一直以来,人 们错误地认为意外伤害是不可避 免,无法控制的,研究表明,只要措 施适当,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 和控制的。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都 应对幼儿意外伤害问题予以高度重 视,特别是一些常用的加防控制措 施,以防患于未然。 一、意外伤害发生的规律 1.一般来说,儿童日常活动的 场所(如家庭、幼儿园等)是意外伤 害的易发之地。据我国11个城市抽 样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 害大多发生在家里(占26.06%), 其次在上学途…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不仅可以导致儿童死亡、残废及发育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学习。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进行化解。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商业保险的局限性,导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分散中存在短视、保险市场失灵与保险责任范围受限等特征。为有效化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建议建立双支柱、多层次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不仅可以导致儿童死亡、残废及发育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学习。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进行化解。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商业保险的局限性,导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分散中存在短视、保险市场失灵与保险责任范围受限等特征。为有效化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建议建立双支柱、多层次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07,(19):46-47
近年来。中小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家长把学校告上法庭,师生对簿公堂,学校被迫支付高额赔偿。相关学校领导和教师受到处分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  相似文献   

5.
意外伤害是指车祸、溺水、跌落、火灾或烧(烫)伤、中毒、窒息等突发事竹造成的伤害。一直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意外伤害是不可避免,无法控制的,研究表明,只要措施适当,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都  相似文献   

6.
成成 《内蒙古教育》2006,(11):25-26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西方发达国家儿童死亡排序中,意外死亡就一直居于首位。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也进入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199S年,我国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而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有关部门认为,80%的学生意外伤害可以避免,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参加轮滑运动中小学生的学段特征、性别特征、体育行为特征、运动消费特征等方面对南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的轮滑运动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的轮滑水平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组织形式也较为落后,购买轮滑器材的整体消费水平偏低,竞技运动技能水平很低,但参与热情很高.更新家长、教师和学生观念,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进一步推广此项运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隐性伤害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追溯中小学隐性伤害行为产生的过程发现,隐性伤害形式多样,主要有师源性隐性伤害、生源性隐性伤害和学源性隐性伤害。要避免对中小学生的隐性伤害必须采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惩罚不当、尊重与爱被忽视、公平的缺失、教师情绪管理失控等隐性伤害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0~6岁是孩子一生中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其间孩子的体重、身高、运动能力、情感、智力、社交能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冒险而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低下。因此,整个幼儿时期,孩子安全方面的问题始终是家长密切关注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常见的意外伤害会有不同,家长随之采取的重点防护措施也应不同。0~1岁乳儿安全,防护为主刚出生的孩子自己无法积极地运动,虽然手脚和身体都在动,但没有特别的目的。很快,在运动能力方面他们就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惊奇的变化。乳…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意外伤害是引起家园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许多事例说明,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互相体谅的话,很多事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面这位妈妈的记录真实地展示了家长在孩子受到伤害后的心路历程。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校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根据团中央、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对北京等10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有51.44%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另据调查显示,在所发生的各类校园伤害中,有80%是可以通过教育、干预和加强管理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的。本文想重点谈一下对中学生校园伤害成因及有效干预策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一两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尤其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校园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报道2002年我国有1.6万多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件是各种意外事件中频率最高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这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已经摆在了整个社会面前。校园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其特点:1、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多集中于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发生;中小学生发生率远远高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城镇学生发生率高于农村学生。2、责任难以分清。对于此类事件,目前法院判定责任归属主要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承受力太差,经不起挫折的报道常见报端,被教师或家长批评,被同学欺负,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中小学生的极端行为。语文作为最基本的学科之一,蕴涵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自觉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也行为技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4,(1)
校园意外伤害每天都在发生,我国每天至少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意外伤害受伤或者失去生命。北京市有关卫生部门对近10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的监测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一死因。随着各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纠纷频频出现,各地方的法规也相继出台。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办法》颁布后,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在校内外遭受人身伤害的事故频频发生,据光明日报报道,全国每年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受伤或死亡的人1.4万左右.[1]同时,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学生及其家长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与学校关于责任承担协商不成后诉之于法院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学校,处理发生在校园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学生在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有多种原因,有些学校可以预防,而有些的确是防不胜防。近一两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尤其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校园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报道,每年我国有大概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件是各种意外事件中频率最高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平镇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常平镇17549名中小学生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选择对象过去1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常平镇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8.27%;初中生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中生及小学生;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暂住人口学生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学生,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常平镇中小学生的伤害已成为常平镇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伤害总是突然发生,每每让教职工手足无措。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减少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幼儿真正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学生安全问题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可校园伤害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其中,隐性伤害最容易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因此,立足于我国中小学隐性伤害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和网络多维视角,分析不良行为对中小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并从社会监管、学校治理、教师培训、家长自省、同伴自律、网络净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尚存着诸多问题,校园意外伤害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据北京市有关卫生部门对近10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的监测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第一死因。有关资料显示结果更是惊人:我国每日至少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意外伤害受伤或者失去生命。继3月26日已被正式设立为中小学牛校园安全日,有关人士进一步呼吁:“应该出台《校园安全法》法规,加强健康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免受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