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经济犯罪作为单位犯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单位犯罪的特点,同时有经济犯罪的特点.由于1997新《刑法典》对单位犯罪的范围较为模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大大超出了预想的范围,司法实践中有使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扩大的要求,但是,学界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构想,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争议风起云涌,文章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在实践中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单位经济犯罪确定罪量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积极的理论探讨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白领经济犯罪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是一个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是所有现代化国家刑事犯罪的主 要形式,研究经济犯罪的特征对于防止、治理经济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位经济犯罪是单位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别,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应是合法组织,实行行为具有人格化,正是由于利益的驱动性,使单位经济犯罪具有意志整体性,罪刑法定原则决定了单位经济犯罪的法定性,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部组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所有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在认定单位经济犯罪时,应注意区分其与共同犯罪的界限,并准确界定其中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是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干扰和破坏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的严重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人数日渐增多,犯罪人员的级别也越来越高,犯罪金额越来越大,据在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披露,从1992年至1997年的五年间,经济犯罪涉及金额达9575亿元,查办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行机关人员5.4万多人,起诉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被告人18万人。特别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长陈希同,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等案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深恶痛绝。仅在1997年,重庆市立案侦办的贪污、贿赂等犯罪大案就达692件,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5人,其中厅局级干部4人。因此,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经济犯罪尽管是领导干部队伍中的少数人,但由于其权力、职务、社会地位和影响等诸方面的特殊因素,所造成的危害极大,影响极坏,成为当前广大群众十分憎恶的丑恶现象,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对象。深刻地揭示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方式及原因,研究遏制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对策,对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纯洁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北京闭幕的“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展览”展出了70余起近年来北京市公检法系统办理和审结的经济犯罪案件,其中企业法人犯罪占有很大比例。从此次展览主办单位提供的资料中粗略统计,此类案件在整个展出的案件中占20余起——  相似文献   

6.
当前企业经济犯罪主要有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和企业单位对外的集体经济犯罪。企业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是当权者多于实权者,贪污多于贿赂,主观恶性带有普遍性,严重阻碍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引起企业生产倒退或最终倒闭。企业单位对外的犯罪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对外性、隐蔽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7.
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或避免损失为目的 ,在经济活动中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 ,实施的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 ,触犯刑律 ,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是当今中国大陆刑法中的经济犯罪。罪犯主观非法经济谋利性和客观行为经济相关性 ,是界定经济犯罪的主客观标准。罪犯主观非法经济谋利性 ,是经济犯罪经济性在主观上的反映 ,其行为动机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犯罪目的表现为非法占有 ,非法营利或非法转嫁风险避免损失 ,且罪犯的整体行为始终指向一定的物质利益 ;罪犯客观行为经济相关性则表现为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最终必然…  相似文献   

8.
在以数额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犯罪中,往往存在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引出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场合,以个人标准为准还是以单位的标准为准的问题,这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对此,理论界争议也较多。本文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法律相关规定的适当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益格局变化使得经济犯罪出现新的特点:犯罪领域繁博、犯罪类型多元化、手段更加复杂,因此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逐步运用WTO的原则,诸如无罪推定,一事不再审理以及沉默权等。  相似文献   

10.
论会计职业犯罪的连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人员的职业犯罪,与单位领导的经济犯罪具有连带性,形成的原因有:会计工作的特殊职能、经理的权力需要会计、会计人员的依附性、利益共同体。会计职业犯罪的连带,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迅速增加、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现状,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想象竞合犯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揭示其存在的实质根据.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其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同时,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着诸区别多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等明显倾向.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实质是其社会化过程的中断,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虽有其主观条件,但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应三位一体,三管齐下,且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制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4.
吸收犯学说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吸收犯学说的代表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吸收犯的定义、构成特征,形成及罪数本质和处断原则等多方面分析不同吸收犯学说的异同,并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指出吸收犯这一概念具有的功能能为某些刑法概念所替代,吸收犯自身又具有较大的反功能,应当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9,(5):79-87
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只处罚对向犯的一方而不处罚另外一方的,是片面对向犯。对于片面对向犯的处罚边界问题,有立法者意思说、实质说、可罚的规范目的说以及折中说四种主张,这四种主张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客观归责理论为片面对向犯的处罚边界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只有在不被处罚的一方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且与被处罚一方一同实现了该危险时,不被处罚者的行为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当前对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议,分析了传统的将片面共同犯罪定为他方共同犯罪的不足之处,从两个方面重新界定片面共同犯罪:在内涵上,包括两方主体的行为;在处理上,对有片面共同犯罪故意一方也定为单独犯罪。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论述了强迫交易罪的概念、犯罪构成、适用强迫交易罪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强迫交易罪的处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常意义上的犯罪都是以积极的身体作为的形式来实施的,但是对法益的侵害并不一定都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实践中有很多犯罪是以不作为的方式来实施的,为了研究犯罪,有必要对这样的犯罪方式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的流失不是国企之罪,而是蛀虫之罪。“蛀虫”吞蚀国有资产的方式有二:一是行贿受贿;二是明掠暗夺。国有资产大量被侵蚀,说明国企病得不轻,其病因主要是:首先,所有者缺位,所有权虚置,出资者的权益无法实现;其次,在对国企领导制度的安排上,权责不对称;再次,对国企负责人的监督不到位,或监督失效。要根治国企的病根,必须下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