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总与书     
彭德怀总司令很爱读书。在彭总的家里,桌上、床上、柜子里、箱子里,到处都是书。他经常说:“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他把孔夫子作为书的代名词。他从中南海搬到吴家花园时,一再嘱咐警卫人员:“书,一本也不能丢。”他的新居又成了图书馆。彭总为了多读点书,读得更深更透彻,经常到中央党校去找老师  相似文献   

2.
课文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查看战备情况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彭总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及实事求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的优秀品质。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彭总的性格特点的。为此,教学时应以“彭总是怎样一个人”为线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分析彭总的神态和语言,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了解彭总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9课)记叙了彭总到东海前哨某炮兵阵地视察的事。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写了彭总的三次发“火”。笔者认为,抓住这些“火”字,弄清发火原因,发见彭总的思想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下面对此试作分析。第一次发火:彭总在视察炮兵阵地时,向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提出了不少问题。团长对部队内部的情况能“对答如流”,而对国外最新常规大炮的性能和有哪些国家的定  相似文献   

4.
(一)激情迸发彭总周身浩然正气,为人刚直不阿,实是万世楷模。我从教三十年,为的是什么?一句话,是为了培养现代化建设一代新人。面对着《一分试验田》(九册24课)这么好的课文,我们就应该教育学生向彭总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子。我到底应该怎样教这一课呢?我考虑了好久好久。结果决定,先深钻课文,再熟悉彭总侄女彭钢写的《怀念伯伯彭德怀》。经过一番努力,两文在我的思想里就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了。渐渐地眼前便浮现了“情切·理正·形美”这三条六字的结语。这六个字,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六个字,它是我激情的进发,它是我对彭总的真诚的爱戴;它是我改革《一分试验田》教学的总纲。  相似文献   

5.
叙述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依顺序,有照应。但是不少学生在习作中,语句凌乱,言之无序。如何纠正上述毛病呢?我归纳了六种基本的叙述方式,并选配了一些练习题,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总分式。这种叙述的方式常常先总述然后根据总述的对象分开叙述,也有先分后总式。例如《一分试验田》的第二段,这一段共四句:第一句写彭总在院子里开荒,种蔬菜瓜果;第二句写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挖塘、种藕。养鱼;第三句写彭总买小猪、小鸭分给大家饲养;第四句则从“开支”和“收获”这个方面收住话头。这种先分后总的方式叫…  相似文献   

6.
《在炮兵阵地上》有这样一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又”字以删去为好。理由有二: 其一,句中的“又”字有重复或继续的意思。“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可理解为:我今天已不仅是一次说了错话,而是说了两次或多次。这样与彭总的身份、言行就很不相符。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大班,两三个星期后,我对班上孩子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其中男孩奇奇引起了我的关注。经常有孩子报告:“老师,我的巧克力少了两块”“我书包里的机器人不见了”……而最后一句话总是“肯定是奇奇拿的!”我觉得奇怪:“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说:“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以前老师经常批评他。”面对孩子们对奇奇的种种猜测,我反复强调:“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事情不能乱说,我们应该相信奇奇不是这种孩子。”看得出,奇奇很感激我。因此我带班的时候,他总是特别乖巧,比如自由活动时他常常主动帮我收拾东西,或者大声地表示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8.
三“才”见精神三“才”见精神谈《一分试验田》中的三个“才”字□广西全州县全州镇光明完小唐咸康《一分试验田》中有三个带有“才”字的句子,较好地体现了彭总的精神特点。“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这句话是紧承彭总针对...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曾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带学生从文章里走过来回”的主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懂,从而进入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一分试验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彭德怀同志种一分试验田的事,表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章着重描写了彭总的行动与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组织阅读讨论,理解文章内容 《一分试验田》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学课文,讨论问题,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先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再围绕彭总种一分试验田这件事,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上有一位叫何兴的同学,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因为他是班上的“最差生”。为此,他常常一个人玩,谁也不愿跟他在一起。有一件事,却让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2.
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另一件内容的回忆和追溯,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种插入的叙述方式叫插叙。成功的插叙在文章中很有作用。《一分试验田》中便有妙用的插叙: 那是打过了一场大仗,一个战士困极了,倒在雪地里就睡着了。彭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战士身上,没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过去了。课文中写彭总为种好一分试验田,想方设法地积肥,甚至“还下水塘挖塘泥”。警卫人员看到急得跺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您的脚……”因为“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上冻伤过”。这就引出了上述的插叙。  相似文献   

13.
沅江一中的彭曼云老师虽然是五十岁的人了,但她平时穿着得体,显得格外干练而富有朝气,走路步伐矫健,办事风风火火,讲课激情飞扬,跟学生打交道有说有笑。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彭老师谈心,竟然直呼“曼姐”,彭老师很是惊讶:“这孩子咋的了,我都比你妈年纪还要大,怎么叫我姐啦。”学生连忙解释:“你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位焦急的母亲给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写来了一封求助信——亲爱的博士:我有两个女儿,一个3岁,一个5岁;我还有一个10岁的儿子比利。他们兄妹间彼此仇视,形若冷战;而且比利跟父亲的关系也不好;而我则经常对孩子们大吼大叫,常常不得不坐在儿子身上,以免他踢打他的妹妹们。上学年,老师对他的评语是,他非常需要进一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15.
教师手记     
“造句风波”期末我上复习课,复习造句“天天”、“常常”。我问“天天”和“常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郝韵回答:“天天”是每天,一天都不落,“常常”是经常,不是天天必须做。我说那么谁来造两个句子,也就是用“天天”、“常常”各说一句话,要把词用恰当。张佳王禹举手了。他是一个六岁半的小男孩,较瘦弱,大眼睛。他平时爱发言,会说话,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我请他站起来发言。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天天拉屎。”哈哈哈!教室里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孙凯帝捂着嘴喊:“太臭了!太臭了!”我绷着脸问:“这个造句好吗?”周泓迪…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思想“速度”与“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物理量,许多初学者,特别是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常常是混淆不清,对其使用也常常是张冠李戴;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为学生误解而感到头痛。如何利用计算机课件实现场景再现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如何让学生熟悉运用这两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17.
爸爸最会“拍马屁”。我说对,他就说:“可不是,就是这么一回事。”妈妈常常笑得前俯后仰,说:“这马屁拍得再好,儿子也不跟你亲!”说实在的,爸爸还真有一套,常常对我因势利导。我遇事着急,他就说:“什么事都有个过程,别着急。”看着爸爸的认真样,有时我就拍着他的肩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初中以后,孩子就根本不听我的了。”“我跟孩子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他一点儿都不在乎。”“孩子觉得我不够懂他,可这都是为他好呀!”我常常听到来自家长的各类沟通的困惑,家长们十分迫切地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希望能够让孩子感觉“你们懂我”;而孩子呢,也常常抱怨,我爸妈“最不懂我”。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中考考砸了,我只能就读一所名气不大的普通高中。原先被老师、家长、同学看好的我有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感觉。新的同学也常常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他们都知道我曾经在市里的各种竞赛得过奖,想都没想过竟然能跟我做同学。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有一天,一个男生对我说:“哎,大明星,怎么沦落到这里跟我们玩?”我羞啊,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渐渐地,环境让我失去了上进心。我也跟同学们混熟了,也常常像他们那样迟到早退甚至不交作业。我的退步,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他经常找我谈心,这让我觉得好烦。终于,有一天下午的自习课,我逃课了,跑到街上的游戏机…  相似文献   

20.
学生粗读《在炮兵阵地》上,会感到彭总似乎过于严厉,令人敬而生畏。其实,彭总严中含爱,爱中有严,两者是交织在一块的。只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对彭总的高贵品质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课文第二段,彭总见团长回答不出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性能,脸色显得『有些不好看』;看到弹药库修筑不合格,便『再也忍不住』,问同来视察的部队首长;当知道他们把改建弹药库的事耽误了,彭总『电闪雷鸣』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声音大似霹雳,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