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也是书写所用缣帛的统称;"绢"也是生丝织成,轻薄如纱,常用于书写,特别是绘画;与"绢"类似的还有"缯","缣"用双丝织成,色黄.缣帛档案有着从战国到魏晋乃至宋、明、清的存在史.但由于自身的缺点,缣帛档案始终未独自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过.它的前期伴着简牍档案的存在而起舞,后期随着纸张的普遍使用而谢幕.  相似文献   

2.
3.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也是书写所用缣帛的统称:“绢”也是生丝织成,轻薄如纱。常用于书写,特别是绘画:与“绢”类似的还有“缯”,“缣”用双丝织成,色黄。缣帛档案有着从战国到魏晋乃至宋、明、清的存在史。  相似文献   

4.
王义翠  操江山 《航空档案》2004,(10):151-153
春秋战国之前,我国缣帛档案就大量出现,现存的古代缣帛档案多记载了帝王将相治国用兵问神之事,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史料。保管好中华民族瑰宝,使其世代流传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分析了缣帛档案制成材料理化性质及温湿度、霉菌、酸碱对缣帛档案的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保管缣帛档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由于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所以缣帛档案又被称为"帛书"、"缯书"、"素书"、"缣书"、"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缣帛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 《云南档案》1999,(6):33-34
春秋战国是竹帛并行时代,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简牍档案关注较多,而对缣帛档案却长期阙于探究.由于资料的欠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确乎有相当的难度,然而点滴的研究所得汇集起来终能填补这一空白.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由于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所以缣帛档案又被称为“帛书“、“缯书“、“素书“、“缣书“、“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  相似文献   

8.
三、缣帛档案的衰落缣帛档案在经历千余年的发展后,尤其是在纸张被人们普遍使用之后,悄悄地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这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外部因素。(一)缣帛档案衰落的内在原因1.价格昂贵,不易删改。由于缣帛昂贵的价格,无法像竹简那样普及全国,只能适用于中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简牍     
在我国,比纸更早的传统书写材料是简牍。 现在通行的《辞源》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曰牍,书于竹版曰简。”只强调了简牍在质料上不同,而对两者在形状上的区别并没说清楚。 目前在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竹简,时代最早的属战国时期。最长的达75厘米,而宽度不超过1厘米,厚仅0.1—0.15厘米。这样细长的薄片,无论如何是不能称之为“竹版”的。而且,随着文字记录普及各地,并非到处都有竹子生长可供制简,用木代竹来制简是很自然的事。考古发现表明,在汉代,与竹简同样呈细长薄片状的木简也非常流行。在敦煌、居延地区发现的数以万计的简,绝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只有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简牍”指的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中国简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作为一门学问,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正式的名称,人们只是习惯地称为“简牍”、“竹牍”、“木简”的研究,或分别叫做“秦简”、“汉简”、“汉晋木简”等等。在日本,则称为“木简学”。如果在上述诸称谓中挑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出土简牍中涌现出大量的秦汉至三国时期的律令条款及司法文书,其内容包括律、令、科、品、约,以及有关律令的问答解释文书、供办案人员参考的“式”等.这些法律条款涉及古代的刑法、诉讼法、民事关系、行政关系以及物权关系等,通过对这些律令条款及司法文书的研究,不仅能开阔学者的研究视角,而且也可以对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反省,尤其对法学史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档案管理》2023,(3):48-49+53
候望系统中,候官是最基层的简牍档案管理机构,成册、分卷、编号是简牍档案的主要管理方法。简牍档案的保存类型与候官的职责与工作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有上行文书、下行文书、特定档案以及实用档案,但一些具体的简牍文书类型的保存也存在特殊之处,如劾状文书的保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简牍档案是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简指竹片 ,称竹简 ,牍指木片 ,称木牍、木札、木简 ,两者又可通称为简。我国在纸张发明和普遍使用以前 ,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档案最早约产生于先秦 ,直至东晋末年才基本绝迹。20世纪以来 ,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简牍档案。这些丰富的以竹木为载体的古代档案历经两千多年仍能保存下来 ,不仅为世界所罕见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简牍档案的产生以中国为最早 ,但却不是我国所独有的 ,在国外也有发现和记载。例如 ,19世纪末叶 ,学者们在巴拉望岛和民都洛岛上 ,找到一些刻…  相似文献   

14.
纸张     
芬欧汇川公司 复印纸包括UPM世纪佳印特白复印纸、UPM佳印复印纸、UPM欣乐佳印复印纸、益思复印纸。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简牍的出土情况和文献的记载来研究简牍文书的相关制度,包括简牍文书的修治、编联和书写的制作制度,封发、传递的运行制度,收发文、立卷收藏的保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汉朝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期。汉朝的档案保护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发明了杀青保护竹简的方法,字迹材料方面出现了人工墨品,修建了多处著名的档案库,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档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王子今教授认为汉代河西简牍资料中“茭”可能指芨芨草。其分析、考证中犯了一个方法论上的错误,把最可能的义项和指称事先排除在外。实际上,“茭”即“菰”,是一种常见的禾本科植物,其茎叶可作为饲草,其种子菰米像稻米一样可供人食用,而被黑穗菌感染的嫩茎茭白是一种常见蔬菜。  相似文献   

20.
历代简牍形制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正式图书,我国从古至今已有100多次简牍出土和发现,笔者对这些资料做了一些统计和研究,着重总结它们在形制上的特点,如载体形式,简策长度,行款,装订方式,书写方式与书体等。并发现,简策与后代书籍相比虽然还有很大的差别,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已在蕴藏着后代书籍制度的雏形,并且对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