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大约三分之二,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思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了中学生最喜欢读的课文。每个  相似文献   

2.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我们中学教师,怎样使用语文教材呢?这是我在工作中多次思考的问题。2002年10月,北京大学的袁行霈教授带着高中新教材编写组的几位编辑来人大附中听课后召开了征求新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意见的座谈会。我当时说了几点想法:一是对教材的功能定位问题。教材是给谁看的?是给教师看的吗?是教师以它为中介而传授知识的吗?我看不完全是。教材是给学生看的,教材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我说教材编写组第一要征求意见的对象是学生,听听他们的反映,听听他们的心声,到底喜欢什么课文,不喜欢什么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我们的语文教材从内容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类文本,一类是实用类文本,前者主要包括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后者则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两类文本各有特色,各具功能.但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都非常注重文学类文本的选编,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几乎80%以上的课文都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这似乎给我们一个错觉,即我们的语文教学只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指语言文字,还是指语言文学,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我以为,语言文字也好,语言文学也罢,语文教学(本文主要指中学,下同)都必须突出文学性。其实,理由也很简单: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作品,其显著特色也就在于突出的文学性。既然如此,语文教师在教文学作品时又怎能无视其文学性呢?尽管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不是文学作品,如记叙文、议论  相似文献   

5.
一、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性质 基础教育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应该不同于一般语文课文的教学,具备和反映文学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今天的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形式,每篇课文只是举例,加之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新教材亦然),很难满足中学生喜欢广泛涉猎的心态,他们的目光便自然转向了书本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当代文学作品,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可能夹泥带沙;各种新潮、新体、新派。令人  相似文献   

7.
张震霄 《现代语文》2005,(5):118-120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狭义上的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材一般认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即: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的要素系统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未能具体、合理地体现出来,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常用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情感,把握写作特色与艺术表现手法,学会鉴别,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 一、同一课文的比较教学,增强文本理解深刻性 由语文教材看,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版本,编入的课文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课文,在编入教材时也会适当增删调换.因此,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同一文学作品可能有所变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比较教学时,首先,教师需要阅读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文章原文,以体会编者意图,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其次,对于同一篇课文,自身也有着可比的内容,如为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渲染情感氛围,人物心理、形象或环境等会有所变化,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此入手,比较分析,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9.
林庆鸿 《学语文》2004,(2):22-22
现行语文教材中70%以上的课文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具有三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美。叙事类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场面、景物以及一切有形物体和细节,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生活画面。一套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课文中古今中  相似文献   

10.
教材,顾名思义,教学之材料,既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载体,又是教师与学生、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作为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材无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综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材处理的错误做法比比皆是:1、随意删减语文教材的篇目: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弹性和灵活性,教材将课文分为课内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很多教师便只是重点讲解课内讲读课文,而将课内自读、课外自读课文弃之不顾,破坏了语文教材的整体性。2、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