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亚洲调查会和每日新闻社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的1988年和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1992年,两次与中国有关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了日中相互印象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日本人和中国人彼此抱有什么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近些年来,日中两国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有了迅速发展。但交流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障碍。除了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外,相互  相似文献   

2.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中国摄影展于1989年5月26日至6月7日在日本东京隆重举行。这次展出的112幅摄影作品是从去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优秀作品展中精选出来的,近半个月里东京约有6万人仔细观看了影展。展出前后日本的有关报刊发表消息和评论,一致认为:中国摄影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激动的40年历程,而且体现出中国摄影在反映社会生活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去年3月,“艰巨历程”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时,引起强烈反响,许多驻华的外国新闻机构闻讯后争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中国摄影展于1989年5月26日至6月7日在日本东京隆重举行。这次展出的112幅摄影作品是从去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优秀作品展中精选出来的,近半个月里东京约有6万人仔细观看了影展。展出前后日本的有关报刊发表消息和评论,一致认为:中国摄影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激动的40  相似文献   

4.
1927-1928年日本曾三次出兵我国山东,一手制造了违反战争法规及惯列的、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这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关于济南惨案,我国史学家们无不用其锋利的笔触揭露和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墅蛮行经,然而,由于日本军阀在暴行后的虚伪宣传,歪曲了历史事实,济南惨案在日本人眼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日本人眼中的济南惨案。早在1928年4月19日,日本内阁会议就已决定出兵山东,铃木参谋总长向天皇裕仁奏请出兵山东,也经获准,“决定由天津抽调三队兵力,开往济南,由熊木抽调混成旅五千名,并电信队及铁路部队各一队,…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的名字,还是在1995年10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期间。一天,我在登记参评照片时,一下子被几幅精彩的彩色照片吸引住了,再看作者,是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 与坂仁根虽然从不相识,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在电话里联系过几次,他对中国同行坦诚相待、友好热情、办事认真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使我产生想见他一面的念头。通过电话联系,他在工作很忙的情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治家声称,“对话与施压”是日本外交的手段。但在朝鲜导弹问题上,日本在亚洲找不到对话的对象。而此次日本咄咄逼人提出的“先发制人”策略,让一个普通日本公民感到无所适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马健辉 《大观周刊》2011,(31):23-24
20世纪初,日本在中国的间谍可谓是比比皆是,这些间谍以摄影师的身份出现,留下了不少的照片。本文将结合乌丙安和李家巍主编的〈窥伺中国〉中的千幅照片,来探讨一下那时的中国在日本人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吴臻 《上海档案工作》2014,(11):F0003-F0003
日本明治二十几年(1896),东京春阳堂出版了一套《日清战争绘卷》手绘本,记载了日军丰岛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以及与清军鏖战于黄海、辽东的种种侵略行径,从日本方面全景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曾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日本人对中国图书的看法。由于能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图书至今尚不很多;译成日文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接触到中国图书的日本人自然也是十分有限了。这里讲到的,仅是平日里所见所闻的一个粗略归纳。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4,(6):32-33
开展“公众眼中的记者”大型调查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公众的眼睛,对记者的形象进行评价,以了解公众对记者职业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并最大化地实现记者的社会价值。本次调查参与人数4446人,涉及公务员、企业职员、教师、医生、学生、自由职业者等9大类不同职业者,被调查者居住于乡镇、县城、大中城市者占94.7%,其中男性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1%,女性占31.9%,18岁至40岁的年轻人占总数的64.1%,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3%。一、公众对记者的了解 在被调查的4446人中,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信息的媒介种类多种多样,从传统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一应俱全。但报纸与电视依然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不仅说明传媒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说明传播者作为操持、掌握媒介的主体在公众心目中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度。那么,公众是在何种情况下了解或知道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呢?(见表1)者、不公正事情的揭露者与自己问题的解决者。记者实际上是多种社会角色的扮演者,记者这一称谓蕴含了公众对于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多重的角色期待。二、公众对记者职业的认知公众对于记者的了解途径单一,但期望值较高,由此使得记者似乎应该扮演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那么公众对于记者...  相似文献   

12.
在《时代》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观察维度中,100年来,中国及中国人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发展轨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如万花筒一般更迭变换。而这些媒体报道,则代表着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眼中的"兰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提到"兰德"这个享誉全球的名字时,不由得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之情.兰德的过去灿烂辉煌,兰德的现在如日中天,兰德的将来更是憧憬满怀.在中国人的眼里,兰德是一个神话,兰德也是一个谜.是谁成就了兰德,又是谁造就了兰德,中国人眼中的兰德又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恐怖行动还是自然伏害,一日发牛意外,采取什么措施都晚了。而北京这样的城市最擅长的恰好是意外发生后的应对,而不是危机前的预防研究,这让担心。  相似文献   

15.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有关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相互关系5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现阶段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系统地考察影响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因素,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手段,建立以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筛选出该模型的9个自变量,即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复杂性、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是否是在读学生、教育程度、公众所在地区为东部地区、去图书馆频率每周至少一次、舒适度。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这些影响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变量。  相似文献   

17.
陈洁 《新闻记者》2004,(12):46-46
第五个记者前夕,东方网与《新闻记者》杂志组织并联合千龙网、北方网、红网、大洋网等全国知名新闻网站,进行了"中国新闻记者公众形象"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成以上网民对记者的公众形象持正面评价,近8成网民认为记者行业对推动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圣经》告诉我们,创世纪初始于词语,这一点也适用于图书出版。因为作家的写作也是从词语开始的。作者写作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教育,有的为了娱乐,或在讨论中闪现的智慧火花。 写作还有另一个目的,正如有位名家曾说的,只有傻瓜才不会为钱写作。由此可见,极大多数作者写作最终目的是  相似文献   

19.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初一日至民国三年(1014)1月6日商务印书馆曾与日资合营。这是一次双方互利,就中方讲是主权在我的合作。中方从合资中得到了编辑、出版经验、印刷新技术,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并获得发展;日方在合资中由于企业获利而得到丰厚的投资报酬。进入民国后,由于受到中华书局利用社会上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攻击,商务中方与日方协商收回日股。日方慨允,“1914年1月6日,终于达成协议。当时商务印书馆股份共1.5万股,每股100元,股金共150万元。日方股份为3781股,股金37.81万元,占25.2%(中日资本原为1:1,由于合资后历年增资,中方增加多,日方增加少,比例发生了变化)。退股协议规定每百元股金,增值为146.5元,在当年6月30日前以现金分两次将股份收回”(王益:《中日出版印刷文化的交流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第5页右栏)。  相似文献   

20.
毛立平 《出版参考》2007,(8S):31-31
日本图书馆林立,从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到东京千代田、中央、新宿、文京、台东、墨田、江东、品川等区立图书馆,从防灾、劳动、公文书、新宿住民等专业图书馆、到各市、町、村立图书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