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释智圆是宋初重要的诗文僧。他站在僧人的角度,积极参与文坛思想斗争,推尊韩愈"尊儒复古",并与志同道合的僧人儒士谈古论道,并提出"文道合一""文以致用"的古文理论,积极撰写古文、教授古文等,承续了韩愈以来古文运动的做法,也与宋初古文家相呼应,为宋初古文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蔡襄现存文章约700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蔡襄秉承"道本文用"的文学观念,同时注重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他的文章刚气充溢,征实求真,清遒粹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颜延之博雅的文学观与钟嵘《诗品》"自然英旨"的诗学观相悖,所以其用"颜延论文,精而难晓"对颜延之作出评价。钟嵘意在表明颜延之的文学观不容易被理解,并非说其不能被理解。颜延之也正是把自己的文学观念运用到了文学创作中,以"宗经"、"连类"、"比物"为基点的文学观念,决定了其文学观包涵有:内容的用事、用典;语言的精工、精巧;富有雅言的音韵等。  相似文献   

4.
"辞赋属诗"说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先驱李东阳提出的赋学观点,后人多有附和。此说与传统的"辞赋属文"观念不合,也与明代文集编撰的实际体例相冲突,遭到当时一些文人的批评。"辞赋属诗"说是在明代诗文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产生与流行的,生动体现明代中期复古派文人在"诗文之辨"命题下,重新厘定的诗文分体标准。明代赋论正是在"辞赋属诗"说的引导下,排除明初尚质文风和中期公安派倡唐宋律赋之干扰,重回元明赋学复古主流,明赋的理论嬗变彰显了赋文回归诗体本性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不仅是个有创意的命题,而且对于古代文学的开拓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出路在何处?"文学理念"这个问题的提出,给了我们以恰逢其时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正>在中国大陆,系统性的性理文学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首先,在某些中国文学史和断代文学史的著作中有部分章节概述了宋元明理学家的文论和诗文创作情况,如刘扬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对"宋代理学诗"有所论及。其次,出现了一批研究理学与文学的关系、理学家诗文创作的专著,如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莫励锋《朱熹文学研究》、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等。再次,在理学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丰富多彩,其中许多可以成为我们建立新世纪文学理念的资源,这些就不必一一详述了.我今天只想讲一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最根本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对崇高和不朽的追求,将文学视为崇高的不朽的事业.古人对"文"的解释,对"文字"的解释,对文学的解释,都体现了这一点.<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为经,<离骚>在汉代也曾被称为经,<文心雕龙>前三篇为"原道"、"徵圣"、"宗经",都表现了古人对文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8.
体大思精的断代文学史新著——《先秦两汉文学史》评议钟涛“五·四”以来,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剧烈碰撞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以新的文学观念,系统的理论框架,对古代文学进行历时性观照,编写古代文学史专著,是古代文学领域中最具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出土文献诗与志的关系看文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简帛文献强调诗与志的联系,没有志,也就没有诗,这也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核心命题.自《诗经》的作者而后,无不体现出重视诗志的价值判断.而对"志"的重视,就是文学对"善"的追求,"善"是高于"美"的审美价值判断,是古代文学人文关怀的体现.今天研究古代文学,应该真实地描述古代文人创作的真正目的,把挖掘古代作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当作我们的重要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与经今古文学述略陶礼天一、引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包举洪纤,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论著的“成书之初祖”。在该书中刘勰从传统“经权”论思想出发,提出了他的文学“通变”说。可以说,“通变”观是其结构全书的一条逻辑主线,“通”与“变”...  相似文献   

11.
邵群 《文化交流》2002,(6):48-50
金秋十月,杭州市政府斥巨资重建的万松书院,在杭州凤凰山东麓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重建万松书院是杭州市政府开发凤凰山周边旅游区的一个序曲:今后万松书院将与它东面的南宋皇城遗址文化公园、南面的吴越文化旅游区连成一片,成为杭城的一个地域特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古典文献学的特点及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作了深刻的阐述 ,认为对材料的全面掌握和正确解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与重大进展的基础 ,而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则是保证。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 ,文献学理论更接近于技术性方法论 ,它可以印证哲学的结论 ,给哲学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 ,但不能要求它成为哲学的分支。其次 ,本文对自己在宋前戏剧、敦煌文学、简帛、诗赋等方面的文献学研究工作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最后论述了文学学与学术规范的关系问题。对当前的古代文学研究与古典文献学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威安Andr啨L啨vy教授系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他 1 92 4年生于天津 ,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培育了他的“中国情结”。青年时代回法国接受西方正规教育 ,巴黎大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越南、锡兰、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任教或研究 ,达二十年之久。他从亚洲回到法国后 ,继续从事亚洲文化和汉学研究 ,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大学中文系和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系主任 ,其著译甚丰 ,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产生得很早,在秦汉典籍之中就可以见到大量的文字记载。千古以来,这种创新意识在政治、人生、哲学、伦理、文学等人文层面展开,其表现富于美学意味。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它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一种奋发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特质;永在追求、永怀希望的理想色彩。虽然各种思想派别在创新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各异,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绝不保守倒退、抱残守缺,而是主张温故知新、吐故纳新。然而也必须承认,中国人在科技层面上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这与人文层面上创新意识的强劲有力恰恰形成鲜明对照,这也给中国古典美学带来了特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文论和现当代文论之间的转化 ,要“参伍以相变 ,因革以为功” ,才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对古文论传统的研究 ,目前不是“收工” ,而是要大力加强 ,使古文论在现当代文论建设中 ,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当代文论体系 ,离不开中国自己的传统 ,在此基础上再吸取外来的东西。正确对待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 ,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大量“谓之”话语———以“谓之”、“之谓”作为表达式的言论 ,既是形而上学式的“独断” ,又是心性的价值定向能力的具体体现。文章总结发掘了相关论述 ,着重从心的功能方面 ,剖析了中国古代价值论的独特表达方式 ,旨在表明 :形而上学的最终目标是确立价值观念 ,因此 ,价值论是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成文”以“尽意” ,这是汉语古典诗学语言形式理论重要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言不尽意”这一语言表达困境为出发点 ,高度重视“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的统一 ,汉语古典诗学揭示 ,诗歌语言具有包括语义“成象”与语音“成音”功能在内的两大“成文”功能 ,只要 (也只有 )创造出具有巨大情感表现力的语象、语音形式 ,诗歌就会 (也才会 )超越“言不尽意”的表达困境。诗歌的生成过程 ,乃是语言“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 ,在开放性相互激发关系中走向高度综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新清理了有关古典儒家与道家之间关系上的一些混淆,以为实际的情况是:在儒家和老庄学说之间尚存在着一种未被揭示的共通性,并较之二者的差异性更为根本与重要。通过借助于“逻辑秩序”与“美学秩序”相区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察与阐明孔子与老庄修身论范式中蕴合的共同性,从而进一步将两家之间的差异性析离出来。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美学是一种立象观道的人生态度。相对于可读(解)的名,老子眷注于一种可静观的象。本文立足于象的本体自觉,揭示古典意象理论尚象特征的价值根源。老子哲学、美学与中国古典意象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联而不是理性对应。意象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根源于老子哲学、美学价值祈求的影响。在此种影响下,古典意象终于走出认知理性框架,祗向于对境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