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市场》2007,(1):F0002-F0002,I0001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座落于浦东行政文化中心,是上海新一轮文化规划中上海文化“一轴”的东起点,作为上海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1余亿元兴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殷一璀 《上海文化年鉴》2005,(1):I0046-I0051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上海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要求上海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党中央对上海文化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认清上海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上海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部署上海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会上,陈良宇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对上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和工作蘑点提出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下面,我就上海文化工作向大家做报告。  相似文献   

3.
编辑说明     
《上海文化年鉴》2009,(1):F0002-F0002
《上海文化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上海文化发展面貌的大型工具书.它客观记录上一年度上海文化领域重大事件及其事实性资料和数据.为国内外人士、社会各界研究和了解上海文化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社区前载体建设精神文明”,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文明、进步、发达的新上海交给新的世纪的新举措,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一批批特大的市政工程出台,先后有1000多个单位28000多户居民被动迁移居各个新的社区,使上海都市生活,进入社区化。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我们会同鄂尔多斯市文化局赴上海、杭州、常州、芜湖等先进地区,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参观了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6-57
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主要导向,应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推动文化生产力向创新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要更明确“大分散、小集聚、新组团、多层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1,(1):15-55
上海文化概况综述 2010年对于上海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并获得极大成功,以“成功、精彩、难忘”而载人史册。在184天的会期内,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世博会上进行了精彩展示,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在世博会的带动下,上海文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公共文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文化创新活跃等各个方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文化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05,(1):50-67
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于2004年10月15日开幕,历时一个月叉二三天。本届艺术节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的新形势下举行的。胡锦涛总书记在沪视察时要求上海努力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叉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这对高起点、高规格办好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08-109
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1年上海十大新闻”评选揭晓。这十大新闻是:1.上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提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11月11、12日召开的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3,(1):32-40
2012首届上海民俗文化节;第2届浦东文化艺术节;首届全国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7-5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上海已把文化发展建设提升到“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的战略高度。早在全会召开之前,上海已将“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确定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必要确立上海文化发展建设的明确主题及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2月29日上午,由黄浦区政府牵头召开市区联手、商旅文联动、建设黄浦区文化强区恳谈会。市文广局、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及上海新华传媒、上海网书公司、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当代艺术馆、逸夫舞台、人民滑稽剧团和中福房产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市与区在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方面的协作,充分发挥黄浦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商旅文联动项目,打造文化品牌等课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此后,区文化局着手制订工作机制,建立两个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工作平台。6月19习,由区文化局组织召开市区知名文化企事业单位首次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艺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无愧责任与使命,不负梦想与追求,努力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为改革鼓劲、为发展加油,以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百花齐放的文艺气象来表达我们对上海的责任和热爱,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回报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翦越 《文化市场》2007,(2):6-56
创意单位有:上海市文化市场研究所,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上海演出家艺术团,中国大戏院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重大文艺创作成果的展示之年。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难得机遇,坚守文化使命,弘扬世博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上海的精品力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市场》2003,(5):5-56
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8日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淮茗 《寻根》2003,(3):104-105
“上海的历史应当用洋泾浜英语来写”,这是上个世纪初一位混迹上海滩的外国记者面对这座东方现代都市的感叹。时至今日,这句话听来颇有些惊人,自然更多的还是隔膜,那些在延安东路上来来往往、衣着笔挺、能说一口纯正英语的上海人或游客们已未必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然,他们也未必知道,在他们的脚下,曾经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条被称作洋泾浜的小河及其本身的奇特风景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为历史深处的记忆,但是倘若要考察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来的沧桑变迁或现代之旅,还得从这条已经消失的小河说起。想想也真是一个奇迹,够那些爱发思古之情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活动     
2012上海写作计划9月3日,上海作协举办欢迎酒会,9位外国作家成为“2012上海写作计划”的驻市作家。上海作协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上海写作计划”,以期增进外国作家对上海和上海文学的了解,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形象。每年邀请的驻市作家人数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上海小吃的市井民俗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寻根》2006,(2):85-91
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 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即使是名份相类似的小吃,在口味上、制作上、餐饮的文化氛围上,都能尝试出完全不同的品味来。在今日上海,海派小味在市井里阊中触目皆是,不过,相对说来保存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当属黄浦区的城隍庙区。  相似文献   

20.
书法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2-242
2011年上海书法事业在贯彻“大发展、大繁荣、大团结”的方针中全面展开。为了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名片之一的战略目标,首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全国第10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这对上海书法的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上海的书法艺术更加融入到全国的“大书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