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与游戏性是理解传播活动的两个基础面向,当新媒体传播样态将这两个维度混杂时,二者互相影响的机制成为值得探究的议题。本文关注B站弹幕文化对新闻视频公共性内涵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对弹幕文本和用户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新闻视频弹幕的公共价值在于弹幕可以提供事实信息影响新闻叙事理解,用户通过基于身份关系展演的互动实现观念共享;第二,新闻视频弹幕的游戏机制在于用户对弹幕游戏的参与以意义感为实践动机,以表现为梗的网络流行语为符号基底;第三,游戏性本身蕴含新形态的公共性,游戏性又调节了公共性的呈现,这为探讨青年文化的风格破圈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2)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受众不但参与媒介文本的文化消费,而且参与了其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但弹幕视频的参与式文化体现出新型的特征:即文化增殖与市场增值的双重性;参与内容的娱乐化偏向以及较低且单一的参与层次。弹幕用户的交互式参与及其娱乐共享,使其成为媒介经济、文化经济的再生产者。  相似文献   

3.
弹幕是一种新的互动性话语体系,其伴随着视频传播的过程展现了极强的仪式感.弹幕是如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创新传播方式的,又是如何创造互动仪式感来构建集体观念的,最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B站1986年版《西游记》弹幕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编码分类、强度分析和情境互动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容主题集中,刷屏强较大,互动情节关联化;在此基础上借用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来分析弹幕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所具有的创新之处和新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和实例结合分析经典影视弹幕,以期为弹幕文本和话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翟趁华 《传媒》2021,(12):74-75,77
哔哩哔哩是国内第一家设立弹幕视频的网站,其主要受众群体是19岁~28岁的年轻用户群体.其以独特的"二次元"文化,打造"ACGN社区文化",凝聚了高付费意识、高黏度、高体验时长的忠实客户群.Web3.0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用户同时拥有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的时代.哔哩哔哩以用户社交网络为核心,向外进行营销内容辐射,在新媒体平台比比皆是的时代获得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本文以哔哩哔哩的UGC内容营销为研究主题,探讨其UGC内容营销的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和传受关系,媒介内容生产与消费两端的对立逐渐消失,一种以分享、参与、串连与自我呈现为特色的媒介文化正在显现.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梳理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轨迹,从迷群的聚集、关系的建立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参与社区建立,暗含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亚文化视角下参与式文化的独特实践.较之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受众有了更多民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距离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参与"仍然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6.
王晓璐 《传媒》2018,(3):86-8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弹幕视频热潮涌现,弹幕文化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表达意愿的需求增加,网民使用弹幕在视频上畅所欲言,在拥有自由享受权利的同时,其伴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相继发生.本文结合当今弹幕文化的特征,探究在弹幕视频热潮下,造成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其疏导方法,以期为未来弹幕空间的净化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弹幕视频网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与网民互动网站,用户评论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上,弹幕视频的功能并不是给用户带来大量有用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种集体围观吐槽某一视频的形式,为用户构建一种共享的观看经验。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爱好者的观察,试图探讨这种小众化网络互动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达维 《新闻界》2015,(3):2-6,30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引入弹幕功能,《小时代3》《秦时明月》在影院也率先开启了弹幕专场。弹幕视频+社交的独特传播方式将受众变为用户,并为用户提供了欢乐、交流、共享的观看体验。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弹幕视频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及舒缓压力5个方面探索受众如何在弹幕视频观影中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弹幕视频作为视频网站的一个新兴分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自身也逐步跳出以往单一视频网站的局限,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一种新的观众互动形式给网民提供更轻松的表达空间和更便捷的交流平台.在此,笔者以AcFun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通过回顾弹幕视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网络直播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并着重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14.
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景,社会临场感被证明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用户心理体验,但已有文献缺乏对社会临场感的量化研究以及影响机理的揭示。弹幕短视频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机交互应用,弹幕为创造社会临场感提供了载体。文章以B站的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工具收集视频弹幕共299,994条,采用数据挖掘及文本分析法,从情感、认知两个维度出发,计算每个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用户视频使用行为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视频播放量、用户点赞量、用户投币量以及视频弹幕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拓展人机交互领域的社会临场感理论,以及基于用户视角促进科普类视频的分享与传播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心流理论为基础,结合互动视频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互动视频用户评论、用户弹幕反馈以及互动视频自身特性等要素,为互动视频创作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创作与设计方法,包括清晰明确的目标、直接的即时反馈、技能与挑战相匹配、场景构建、逻辑性以及结局未知性共6个要素。将心流理论与互动视频相结合,得到互动视频心流体验模型,有利于提升互动视频操作中的用户体验,为处在内容新风口的互动视频的创作与设计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翠 《视听》2016,(11):119-120
弹幕亚文化是一种兴起于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其特殊的文本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对主导文化的一种抵抗。随着弹幕亚文化渐成气候,不可避免地为商业利益收编,但其抵抗性仍然存在于新媒体语境中。  相似文献   

18.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19.
周璐 《传媒》2021,(21):72-73
随着5G技术投入使用、移动端设备大量普及,短视频时代来临,传统地方媒体纷纷转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着手布局融媒视频新闻赛道.短视频具有快节奏、视听沉浸、便捷性等优势,符合多样化受众需求."四川观察"抖音号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该账号具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高强度的用户黏性,推出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网"出圈",以至于央视抖音号专门推出一期节目分析"四川观察"的出圈,而遍布淘宝等平台的相关文化衫等产品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四川观察"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其优质的内容呈现和良好的用户互动体验.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用户互动更为重要.在紧抓内容和用户的产品运营中,"四川观察"的出圈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基于Web2.0架构和参与式文化建立的视频网站形式,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受到日本文化周边传播的巨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东亚地域特色的网络文化体系.从诞生“入阵”网络视频产业,到在竞争中成功“破局”突围,弹幕视频网站历经15载风雨,走出了一条持续探索与创新的成长道路,带来了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发展经验与思考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