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伟国 《现代传播》2013,35(1):85-87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且好看的电视剧,也是一部能按照电视剧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创作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高鑫 《现代传播》2013,35(1):81-82
我一般不大喜欢看现实题材电视剧,特别是屏幕上总也播不完的家庭伦理剧,无非是街坊邻里,公婆儿媳,丈夫、妻子、小三,争争吵吵、哭哭啼啼、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点事。看了,心里烦得慌、胸口堵得慌。最近,由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王茜华主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它甚至比一般家庭剧还争争吵吵,比一般伦理剧还婆婆妈妈,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一改我对这类电视剧的长期印象,不仅让我深深爱上它,而且还引  相似文献   

3.
2012年底,一部以进城农民王小麦为主角的电视剧《小麦进城》在吉林、河南等卫视热播,首轮播出之后,在吉林等地还出现了观众随着"小麦"走的现象——哪个频道播《小麦进城》,观众群就涌向哪里。事实上,这部电视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钢铁年代》是一部蕴含人文关怀、情感蕴藉的工业题材电视剧作品,该剧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探索。本文将从该剧对工业题材的厚度诠释,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叙事智性等方面,解析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周星 《现代传播》2013,35(1):82-84
进城既是一个地域变迁的行为过程,其实也是人的精神世界改变的符号。在电视剧《小麦进城》中,主人公小麦从山地小民到大都市居民的身份变化,正是人的精神展示过程,而她的行为方式的预示意义,不仅是地域变化,其实是人所依存的时代迁变、个体人的身份思想嬗变、以及环境和人相互纠缠的精神认知的复杂性表征。我们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电视剧《暗算》叙事结局所蕴涵的审美震撼力,以及给予审美接受者不同的审美感受,运用美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解析,以探求艺术理论指导艺术实践并激发艺术创新精神的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正在崛起的电视剧,按照文学艺术研究史的发展规律,它必定会建立起自己的史学和美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小说创作历史渊源流长,到晚清年闻仍为雅人墨客观为卑微之作,不能进入艺术殿堂。直到“五四”以后,才由鲁迅写  相似文献   

8.
道人心、说人性的电视剧并不少见,《叹息桥》的独特之处在于独树一帜的影视美学造诣、别具匠心的叙事结构、细腻饱满的人性观照.文章以《叹息桥》为例,通过对其镜头语言、叙事结构、人性观照的分析,探讨电视剧如何更好地通过影视美学表达,深入挖掘观照人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电视剧是富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必然肩负传播历史经验、历史知识的使命,对之进行较为规范的定位、分类,将其提升到审美价值的高度进行观照,这对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社会转型期重铸民族精神,无疑有着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杰 《现代传播》2013,35(1):90-91
《小麦进城》(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自2012年3月起在上海、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北京等台播出后,收视率一直稳居本年度各台榜首,并荣获第18届"白玉兰奖"艺术贡献奖及最佳编剧奖提名。自2012年10月在天津、河南、河北、吉林等卫视播出后,收视率更是一路攀升,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热议,掀起了一股"小麦现象"热。  相似文献   

11.
纪实性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走过了一条很有特色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变化、改革,在世纪之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纪实电视剧在美学品格上到底有哪些优势和特征呢?首先,就技术层面而言,“电视摄像机(特别是数字化摄像机)具有记录现实生活中物像的功能,能在电视屏幕上逼真地展现物像的形、空间位置和运动物的运动形态及色彩,这些使观众能在屏幕上感悟它的真实性。同期声的声音构成所表现出声画并茂的‘生活场景’,强化了观众对画面真实感的审美情感”。①因此,电视剧呈现的艺术符号世界与现实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为纪实性电视剧的艺术特征作了界定与描述.并对记录与虚构的同根关系、纪录片和纪实性电视剧不同的美学追求,以及纪实性电视剧的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等问题作了个性化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亚洲说:“经济文化的发展越飞速,越要呼吁一种平民文化的建设,这种文化作品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而应该是展现老百姓在困境下健康.快乐、充实的精神世界。”为此他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关注原本的生活.讲述百姓的世界,这点尤其体现在他近年执导的两部电视连续剧《空镜子》和《浪漫的事》上。  相似文献   

14.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电视剧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各地电视台和有关摄制单位送交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就有1510部(集)。电视剧的艺术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陆续涌现出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但另一方面,电视剧的理论研究却大大落后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石仲山的短篇小说《父亲进城》,是一篇少有人问津的作品,作者也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作家。只是自从《父亲进城》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以来,石仲山与《父亲进城》随之为人瞩目。《激情燃烧的岁月》自身也经历了由“沉寂”到“火爆”的历程:播映前,几乎找不到一家投资方,连张纪中这位名导刻意写就的“宣传”文字,也遭遇媒体的集体“封杀”。但情形很快改观:热播之后,该剧红遍大江南北,乃至家喻户晓。为满足观众要求,《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姐妹篇正  相似文献   

16.
张陆园  曹蔚 《传媒》2016,(22):92-93
经过近六十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电视剧的品质不断提升、类型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健全。无论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收视终端方面,还是在客厅、公交、地铁等不同收视地点方面,抑或是古装剧、都市剧、谍战剧等不同收视类型方面,都能感受到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与追捧,从中也可以管窥中国电视剧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繁荣图景。与实践领域的“火热”场面相比,当下电视剧理论研究领域却相对“冷清”,这一冷一热之间的巨大反差暴露出了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薄弱无力。由中国传媒大学张国涛教授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电视剧本体美学研究:连续性视角》是近年来电视剧理论研究领域一部不容忽视的用心之作,该书的学术价值凸显在理论研究的高度、历史延伸的深度和现实解读的力度。在位居时代主流的文本批评范式遭遇危机的当代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格局下,电视剧本体研究范式亟待重启和推进,该书运用现象学美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从电视剧的连续性这个全新而独特的视角出发,对电视剧本体美学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晓静 《视听界》2004,(5):29-32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绝对排除它对人能刺激出审美兴趣,那怕是一片草叶。”这样,某事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完全要取决于主体对它的机遇,也就是说,正当主体处于某种审美精神状态中去注意了兴之所致的事物,那么这种事物就成了审美对象。面对丰富多彩、花样繁新的电视节目,人们手持遥控器选择频道时尤其如此,符合主体即时需求所关注的兴趣所在的节目理所当然成为收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