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蓉 《新闻前哨》2005,(11):48-49
社会学家普遍承认,任何一个社会单位和个人、群体、组织等的行动,都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社会的”行动,即都会对有关社会单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都是社会互动。社会本身也是由不同的行动单位在互动中构成的系统。自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提出“社会互动”这个概念以后,“互动”便成为社会学科的最基本范畴。G.H.米德和H. G.布鲁默等人二十世纪初创立了符号互动理论,这个理论强调社会只能以互动的形式存在,并特别强调了包括语言和暗示在内的“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目前,关于网络社会的现有研究主要是探讨它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活动方式的差异性,而对于网络社会这种“实存“的社会分层却少有人研究。本文拟与传统社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折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4.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作为美国传播研究的源泉,是美国传播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芝加哥学派的基本传播思想出发,梳理了其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思想渊源、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当时工业移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它对传播学的贡献,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安全阀机制: “安全阀”机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矛盾与冲突的发生与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与缓解。通过冲突的表现与解决,人们会建立一种新的作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进行关于WTO规则的表述时也常使用“安全阀”机制一词,此时  相似文献   

6.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是当代西方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学家之一,其网络社会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卡斯特以"网络社会"定义了当前的社会结构,并以"网络"的视角来阐释当今社会的主题,强调了信息传播在全球社会的中心地位.本文试图阐释卡斯特网络社会思想缘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为理论研究路径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社会资本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 ,人们发现媒体常根据它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距离 ,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取价值连城的信息 ,而不是通过交易性的市场关系和授予性的权力关系 ,社会学家认为这是媒体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本文将用社会资本的理论对媒体的社会资本做出分析并探讨其在媒介经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家郭星华说,由于网络互动的匿名性,上网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网络已经很普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人都在谈网络,网络的好处被人说了又说。但社会学家提醒您:网络给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的,并非只有好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星华说,网络实际上使人们更孤立,在精神情感方面越来越空虚。虽然从理论土说,网络使一个人的沟通对象遍及全世界,好像人和人之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与日益壮大,"打赏"这一功能作为一种鼓励方式逐步发展起来,甚至成为自媒体人收入的一大来源。本文以期借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检视网络打赏的内在机制,并对网络打赏的社会影响做出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芙蓉 《新闻传播》2012,(6):155-156
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盖奥尔格·齐美尔曾说过:"大多数现代人都在希望他人了解自己、也渴望理解他人的同时,更害怕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为了满足人与人交流的需要,大多数人们往往选择与他人进行无关紧要式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声音来作为传播中介的广播热线参与类节目,在当今以"空中"交往方式为主的人际沟通情境中,获得了大多数现代都市人的认可。一、热线参与类节目的魅力广播热线参与类节目之所以具有其炙手可热的魅力,是其满足了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层次,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凌  李儒俊 《传媒》2015,(20):65-67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各类"朋友圈",种种现象都让人看到,在物质文明程度极高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无处不在的"表演"和"分享".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个体行为结构和发展进程的变化常常被忽视.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社交网络与个体社交表演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在社交网络特定"表演"情境中社会个体"表演行为"的变化,并对个体文明进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知识扩散网络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峰  张黎 《情报学报》2006,25(1):109-114
本文运用网络模型模拟了知识如何在社会网络中扩散的过程。研究发现知识扩散中存在“小世界”现象,即当网络为小世界时经过充分的知识扩散后整个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最高,并且知识差异接近最低。模拟的结果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格兰洛伍特(Granovetter)提出的“弱连带优势”理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具有丰富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3.
盗版的正反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曾说:"社会问题的研究要求社会学家去关注各类行为、观点和组织的反功能,而不是主要关注或者仅仅关注它们的正功能.""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要满足时,它就是反功能."[1]  相似文献   

14.
媒介场域概念的界定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非常善于运用场域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所谓"场域",布尔迪厄把它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个构型(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特点有三:一是将传播看作民主政治的核心环节,二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看作传播的普遍化形式,三是具有人本主义取向.从渊源上说,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主要受乡镇自治传统、实用主义哲学、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研究的滥觞之地可以追溯至芝加哥学派,追溯至齐美尔。本文采用比较的视野,从齐美尔对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追问出发,沿着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比较了芝加哥学派的传播观与功能主义路径下的传播研究之间的不同,并认为功能主义路径下的传播研究虽创新了方法、开拓了领域,但却丢失了芝加哥学派的"关系"视角,而这一视角对当下主流传播学走出不断重复过往研究这一封闭状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美尔一直关注的社会交互行为对于空间构型的作用,在网络传播时代仍具理论张力。本研究从齐美尔的“陌生人”理论出发,以其意义本源“陌生性”为原点,探寻虚拟空间中人际关系从“陌生”至“熟悉”间生发增减的循环动态过程。研究发现,虚拟空间中存在两个维度的“陌生性”:纵向维度个体与虚拟空间之间的“陌生性”;横向维度活跃于同一虚拟空间中的个体之间的“陌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纵向维度的陌生性由弱至强,横向维度的陌生性由强渐弱,且后者对于前者有消解作用,并最终使用户动态稳定于虚拟空间中。双层“陌生性”的生发机制为传播学界对虚拟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田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在摆脱现在,逃离让他不满意的东西.他要奔向哪里?不知道.只是无时无刻不在移动,没有根基地悬浮在这个社会之中.社会学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悬浮社会".这种普遍失根的焦虑心态不止发生在中国,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都在经历着期望与现实的断裂而造成的焦虑和身份迷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商品化的发展,关系的建立和接触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城市化进程、全球化浪潮、数字革命使得齐美尔所言的"陌生人"从因售卖商品而进入异域的商人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并涵盖了个体生活的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和数字空间等每一个维度。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维度,传播学都未曾缺席,城市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等研究领域既是传播学对现代社会新发展做出的积极响应,也是传播学对每个个体的学理关照。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缘起 按照李普曼的说法,现代社会的人经由大众媒体了解世界.德国社会学家Niklas Luhmann更是在他的<大众媒体的真实>一书中写到,"关于我们的社会、甚至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经过大众媒体而得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