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新闻防不胜防,今年春节尤其密集.“上海女孩因年夜饭太差与江西男友分手”事件,是一名不愿去农村婆家过年的江苏网友与丈夫吵架后写的泄愤帖;“除夕只让做饭不让上桌,城里媳妇怒掀桌”的话题,是某微信公众号为博眼球而编的故事;令人大跌眼镜的“东北农妇组团约炮”的见闻,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以往出现反转新闻后,总有人抛出“假新闻中有真问题”的观点,这次也不例外.尽管那几则热闻已被证伪,依然有人说它们反映的城乡差距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是真实的.此种论调极具迷惑性,不仅在网络舆论场很有市场,而且得到了一些媒体的支持.但事实上,“假新闻中有真问题”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警惕“真事实假新闻”蒋莉在南方某城市,各新闻媒介曾同时宣传报道过某村主任捐资修路的事迹。一时间,这位村主任成了当地名气颇大的先进人物。实际上,这个村主任是靠侵吞集体财产发家的,为了掩盖自己违法乱纪的“事实”,他有意制造了一桩个人捐款修路的“事实”,并...  相似文献   

3.
1995年第4期《新闻知识》披露了“1994年六条假新闻”。这些假新闻均系杜撰编造所为,且作者均属非专职记者。事实上,近年来出自专业记者笔下的假新闻时有所闻,只不过这种假新闻常常是以“真事实”掩人耳目,非知情者很难发现罢了。 一位新闻界老前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993年,在南方某城市,各舆论媒介曾同时宣传报道过某村主任捐资修路的事迹。一时间,这位村主任成为当地名气颇大的先进人物。实际上,这个主任是靠侵吞集体资产发家的,为掩盖自己违法乱纪的事实,他有意制造了一桩个人捐资修路的“事实”,并请来当地官员及记者参加剪彩。由此看来,修路是确有其事,而“先进人物”则名  相似文献   

4.
北京电视台承认"纸馅包子"报道为假新闻,并为此"深刻道歉"。消息发表后,令世人大吃一惊。一时间假假真真的变幻,令相关媒体和整个新闻界蒙羞  相似文献   

5.
闹得沸沸扬扬的"纸馅包子"新闻,竟然是"导演"出来的超级笑话:当事人訾某供述,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结果授意编造谎话和台词,导致了假新闻的出炉。身为媒体从业人员,訾某在真实现象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导演"出"纸馅包子"新闻,既违背了正常职业道德,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现在当事媒体向社会"深刻道歉",  相似文献   

6.
7.
有卖点的物质产品能够畅销,有卖点的精神产品可以招徕读者和观众。报纸是特殊商品。有卖点的报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读者市场,扩大报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报纸的卖点是什么呢? 2000年12月21H,陕西省一家早报在“社会新闻”专栏转载南方某报一篇题为《干妈引诱身被破 处男索要赔偿费》的新闻。文中这样写的:“12月14日凌晨起,记者几次接到江西21岁男子李国明(化名)的电话,说自己被45岁的干妈引诱破了身。现在,急于想要拿一笔赔偿费。” 文章接着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1998年1月,房东叫陈…  相似文献   

8.
“背妻男”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拍下背亡妻照片的吴加芳,其背亡妻回家安葬也是因为当地无人帮其处理后事并被亡妻亲人所逼之下的无奈之举。这张照片为外国媒体记者拍摄,拍摄者本人给出的图片说明仅仅描述了事实.在被外媒采用时添加了“给了她最后的尊严”的说法。而“最有情有义的男人”的称号,以及“嫁人就嫁吴加芳”的说法,是国内媒体跟进报道直接或间接产物。  相似文献   

9.
记者是个热门职业,社会上偶有冒牌记者出现,在新闻媒介本身,则混杂着某些冒牌新闻。如果说假记者现象给新闻工作造成了混乱,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直接。有人问:社会上那么多的真新闻还写不过来,为何有人还要鼓捣假新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某报曾刊登一则新闻,说是一位老人在河里钓鱼时,钓到一把夜壶,壶内有一条鲤鱼,鱼内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个热门职业,社会上偶有冒牌记者出现,在新闻媒介本身,则混杂着某些冒牌新闻。如果说假记者现象给新闻工作造成了混乱,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直接。有人问:社会上那么多的真新闻还写不过来,为何有人还要鼓捣假新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某报曾刊登一则新闻,说是一位老人在河里钓鱼时,钓到一把夜壶,壶内有一条鲤鱼,鱼内有一枚戒指。这哪里是什么新闻,简直是讲给孩子们听的一则童话故事。此类“新闻”既非作者所见,又无事实根据,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杜撰出来供人消遣的笑料。把这些从浴室里、马路上、汽车上传出来的奇闻,刊登在新闻纸上,岂不有损于新闻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据《江南时报》报道,江苏省公安厅日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警察扔一元硬币事件”,是一篇查无实据的假新闻。首家报道《一元钱刺伤一颗童心》“硬币事件”的是《××晚报》。新闻由头是几个小学生家长打电话至该报,对扬州市某小学里学生们传说,并回家再讲给家长们听的一个关于一元硬币的故事发表看法。接着就说这个故事是他们学校(具体哪一学校,没有讲,打电话的人的名字也没有讲)一名10岁学生在街上捡到1元硬币,交给正在值勤的民警手中,这位警察不屑地扔在地上。这名学生是谁,交给哪条街上的警察?没有明确交代。孩子的父母是“李先生”,新闻中也没有出现名字。这样一篇何时何地何人都不明确的批评稿件,见报前就应当打上几个问号。怎么竟  相似文献   

12.
真凶案写成假新闻假 新闻引发真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的阳春持续干旱,一具死 尸浮出水库水面。 一场凶杀案由此拉开帷幕,一篇新闻报道引发的侵犯名誉权案由此而生……一篇新闻引发一起案中案 今年3月,数月的干旱,水位下降。河南省西峡县重阳水库一具男尸浮出水面,手脚被绑,面目全非。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了周密的侦查。 几天的努力,没能查出死者的身份,案件一时陷入僵局。经数村村民辨认,有人认出了死者是近年间在重阳乡张某私人砖厂中打工的“小李”,约35岁,姓名家庭住址不详。 此案一发,流言四起,有人传闻:砖厂业主张某在取土过程中挖出一罐“金元…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来不认为假新闻会在实质上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于,它从来都没有构成过真正的威胁.这并不因为虚假新闻仅占据着极微小的比例,也不仅仅在于它们很容易被验证识别,而在于与那些显性的假新闻相比,那些潜行在新闻业、像幽灵一样渗透于媒体的东西才是真正可怕的邪恶力量.假新闻不具有动摇媒体公信力的现实影响力,但其他一些势力却能够做到,它们才是真正的敌人.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来不认为假新闻会在实质上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于,它从来都没有构成过真正的威胁。这并不因为虚假新闻仅占据着极微小的比例,也不仅仅在于它们很容易被验证识别,而在于与那些显性的假新闻相比,那些潜行在新闻业、像幽灵一样渗透于媒体的东西才是真正可怕的邪恶力量。假新闻不具有动摇媒体公信力的现实影响力,但其他一些势力却能够做到,它们才是真正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假新闻:不是网络技术的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的辩证 新事物的面世从来都是与问题相伴随的.网络时代,新闻事业的一些主要特性也遭到挑战.比如假新闻的数量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了.一些商业网站盲目追求新闻发布的数量和时效,往往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就会把一些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6.
冯惠慧 《报刊之友》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冯惠慧 《今传媒》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日,厦门某报刊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近九成女研究生赞同同居》,许多报纸转载了这一消息。笔者读到此新闻时,不禁顿生疑惑:“近九成女研究生赞同同居”是客观事实吗?为证实此消息,笔者近日查看到了这份《某校女研究生综合状况调查问卷》,其中的第34题为“关于大学生同居有什么看法?”答案设置有“A.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然;B.生活实习;C.‘从众’心理;D.不习惯集体宿舍;E.一个人不敢住。”该校女研究生“选择A的有58%,,选择B的有12.9%,选择C的有17%”,合计“近九成”。然而,女研究生们分析一个现象并不等于赞成这个现象。实际上,这次…  相似文献   

19.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打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今,通篇捏造、捕风捉影的假新闻已很少敢露头,且一旦出现,便会受到全社会口诛笔伐。但大量以“真实”的面目出现的假(或半真半假)新闻却得到人们的宽容甚至默许。这种状况是危害新闻事业的慢性毒药,如听之任之,必将导致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