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宣传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在山区。在新的一轮改革浪潮涌来这际,如何深化发展我们的山区报道,唱出一支充满改革气息的“山歌”呢?从目前我们新闻队伍的现实情况来看,应该加强我们的作风建设,做到山区采访的:身入、情入、神入。身入身入,就是要求我们的记者沉到山区底层去。我们不少新闻老前辈,他们来自山区,来自基层,又长期采访生心和革命干劲,当年在交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背着被余,跋山涉水采访,长期吃住群众家,有的记者甚至和农民一起“充壳子”(生活贫困,无被条,睡在/“包谷壳”里)。如此采访,他们的新闻岂能不带…  相似文献   

2.
党报热线的定位是民生报道.如果民生报道中缺少了有关农民的报道,就难以成为全方位的、全民生活的报道.党报热线的编辑记者要树立一个“大民生”理念,即党报热线离不开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既要关注市民的生活,又不能将农民的生活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3.
采访和写作     
时刻准备着在本文的前两段里,我会谈到党报记者的政策学习和政治修养问题;记者的文化学习和科学知识的修养问题.有了这两方面的修养,再加上刻苦的正确的采访,我们就此较能够容易地担负起党报记者的任务了。从现在开始,我想进入有关采访工作方面问题的探讨.先谈采访的准备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这个指示对采访工作也有构大的意义.有人也许会这样说:别的工作能够在事先进行准备,唯独记者工作是很难作准备工作的,因为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6,(18)
本刊讯(记者 鲁艳敏)由陕西日报社主办的第22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暨"寻根革命圣地,传承红色血脉"主题采访活动于9月5日—8日在陕西举行.9月5日上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西安会见了来自全国33家省级党报的总编辑、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5.
困惑与问题 近几年来,《聊城日报》不断提升版面质量和报道水平,为跨越发展造势鼓劲、为人民的呼声摇旗呐喊,努力打造权威、本土、深度的党报品牌.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采访体制.《聊城日报》一直是采编部室分置,采访部室只有一个记者部,共有12名记者,按照县市、行业进行了大体分工,编辑部也要求记者每个星期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但由于改版后对稿件的需求量大、人少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记者过分追求稿件数量,跑会议、改材料,影响了到基层一线去深入采访,造成来自基层鲜活生动的稿件少,许多一般化、工作性的稿件充斥版面,影响了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6.
采访之于记者,就像耕地之于农民.农民只有把地耕深耕透,才能保证优良的地力,获得丰收;同理,记者只有深入通透的采访,才有可能成就一篇真实深刻反映生活的新闻作品.这是我20多年记者生涯的体会,亦是前不久采写<走向希望的春天>一稿的再次更为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开始从事专职新闻工作,至今7年了.党委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办好党报很不容易.为了加快对党报的认识,我从积累入手,分类积累了党报的消息、通讯、言论等资料,借个拐棍走路.这几年和报社的记者都熟了,借送稿和记者来采访的机会,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少信息,知道报纸最需要什么.尔后有针对性地去抓新闻,这就提高了命中率.摘录社论要点,一个论点就是一个新角度,抓得准就上得快.所以这几年比较清楚报纸的发稿动态,对党报有了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省级党报驻地记者,其工作、生活在基层,许多时候离新闻现场最近,就更应该勤出门,主动深入农村、农民之中,与采访对象真心交朋友,挖掘一些事件性的鲜活新闻,丰富报道的内涵,增添立体感。  相似文献   

9.
谌贻照 《中国记者》2022,(11):72-73
<正>每一位记者,都有很多次让自己一生难忘的采访经历。而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的整个采访经历,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次。这次采访,不仅是对我这名老记者所具“四力”的全面考验,也是自己作为党报一线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从传统媒体人向全媒体报道者成功转型的实战历练。  相似文献   

10.
主流新闻的激越交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谦 《当代传播》2005,(4):87-88
《新疆日报》作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策划:邀请全国各省市党报记者于2003年、2004年先后进行环塔里木、环准噶尔的采访活动。我用“惊世骇俗”4个字,盖因当今社会,商潮汹涌,物欲横流,社会转型,人心思变。党报如何在改革中永立潮头?党报的“定力”何在?党报面临3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干啥?我怎么干?  相似文献   

11.
感受一:用全能意识应对突发事件采访 2004年,我大学毕业.原本是会计专业的我,一个偶然机会成为一名党报文字记者.或许是会计专业培育了细心周全的素养,或许是专业不对口带来如履薄冰的工作压力,一些重要事情我总按最坏情况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农村部记者,直接面对的采访对象就是农民。农民是质朴的,而质朴增加了记者的采访难度。如何才能从农民那里采到想要的好素材?放下架子,做邻家二小子我从事农村报道6年,除了晚上整理笔记外,在采访的时候从来没有拿过采访本,因为我觉得拿着采访本和他们坐在一起,无形中就是一种距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6):20-20,18
近年来,我省宣传部门邀请省外媒体记者,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易地采访活动。易地采访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出了对外宣传作品,丰富了对外宣传的题材.使国内及世界更多的群众进一步了解到辽宁经济发展、历史名胜、人文资源、群众生活。易地采访活动。不仅扩大了党报外宣报道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一批党报外宣记者的素质。去年,笔者曾有幸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4.
采访之于记者,就像耕地之于农民。农民只有把地耕深耕透,才能保证优良的地力,获得丰收;同理,记者只有深入通透的采访,才有可能成就一篇真实深刻反映生活的新闻作品。这是我20多年记者生涯的体会,亦是采写《走向希望的春天》一稿时再次更为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平视生活,平视采访对象,几乎成了理论上对记者的一种清规戒律。 凭心而论,记者作为党报的工作人员,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作风要不得,而且老百姓也不买帐。指手画脚做教师爷的记者,和时代格格不入,和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省级党报的影响力,如何激活、放大或日经营党报影响力,是新时期党委机关报面临的共同课题.由湖北日报社和湖南日报社共同策划组织的大型跨省采访活动--"记者换位看湘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默契配合才可以达到应有的采访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采访对象的变化,提出了党报记者应对采访对象的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5月13日至6月22日,温州日报组织开展了“贫困与希望--走进欠发达乡镇“大型采访活动,先后派出12位记者,走遍永嘉、苍南、文成、泰顺4县的38个欠发达乡镇.这次活动历时41天,共发稿40多篇,其中专门报道欠发达乡镇的有38篇,每天刊发在一版左下角固定位置,在统一的栏题下配上当天报道的乡镇所在地和采访线路图,显得独特而醒目,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这次采访活动也是温州日报1986年“贫困乡之行“后又一次有关扶贫脱贫题材的重大采访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予以高度赞赏与支持,不仅亲临报社为记者壮行,在活动过程中还两次到山区看望了记者,并认为报道“主题选得准,对推动市委中心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体现了党报的特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入群众之中,了解和反映读者的愿望和要求,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光荣传统.早在四十年代,周恩来就要求过《解放日报》的记者:“我建议你们除了必要地采访一些上层活动外,可以着眼于群众.譬如说,访问几个从战区流浪到重庆的擦皮鞋难童,或者访问嘉陵江几个渡口的船夫,或者访问重庆市内的公共汽车售票员,谈谈他们的生活和愿望.这种别开生面的新闻报道,也许会得到读者们的欢迎,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20.
6月11日,新华日报A2版刊登了我采写的《油菜籽丰收、农民惜售引出的思考——该怎样判断市场行情》一稿。在这篇稿件后面,还有一个“三改主题”的故事——采写这篇稿件时,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其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只有在不断的深入采访中,才能不断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