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骐  李予希 《新闻前哨》2014,(10):27-29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媒介发展、受众需求三方面探讨汉字听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其次,本文从节目繁荣发展之中观察其潜在的隐忧,包括文化传播的异化、汉字书写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受众参与渠道的单一性。最后,为使节目获得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节目应当考虑引入体验形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并且应构建更为丰富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3.
河北经济广播《缤纷美食界》节目于2007年推出,这档节目服务广大受众,内容以本土餐饮为主,兼容异地特色美食,提供受众最需要的美食文化与资讯。节目风格:轻松、幽默。借美食烘托文化滋养,以美食带动休闲消费,将文化性、实用性、娱乐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深入省会餐饮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本土餐饮市场。  相似文献   

4.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而知己知彼是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基础.了解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保证.本文从受众视角探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并从内容、形式、传播处所、传播主体的立场四个方面提出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范红 《新闻爱好者》2012,(24):11-13
媒介语言是媒体向受众呈现社会现象与传达社会文化意义的载体,是媒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探讨媒介语言的建构,以及不同建构方式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作者认为媒介语言的建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符号学,以及编码和解码,是媒介语言建构的重要方式。由于媒介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新闻媒介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掌握媒介语言建构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向受众展现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电视文化时代的来临,电视节目成为人们生活中一大娱乐重点,为了更好地取得经济与社会两大效益,电视节目对新闻编辑的内容审核更为严苛。本文针对电视新闻需求的三大特性,基于受众需求,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1.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进步,从追求物质丰富,到对社会发展的了解,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追求,这种需求大致体现三大特性上。1.1新闻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7.
李澍 《黑龙江档案》2012,(2):144-145
图书馆这一概念从物质意义上讲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组织开办的社会事业单位。而从文化意义上讲,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是“知识的宝库和喷泉”。图书馆通过对其丰富的馆藏进行遴选、加工、集萃向广大的受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对每一个受众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社会教育。目前,网络的快捷使很多人都放弃了对图书馆的使用,根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期刊编辑策划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意义.其对期刊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指导期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可以指导期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如今,期刊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不仅提供精神上的享受,还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资讯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依附于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门类的内容产业.当前,如何做强做大中国期刊业,推动期刊业的科学发展,成为摆在业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姚珺 《新闻传播》2012,(1):61-62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哲理,一直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赞赏。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理想,甚至有人认为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良现象。因此,传统文化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本文根据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试图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相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竞平 《东南传播》2021,(10):101-103
积极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重要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域文化,可采取如下创新传播策略:在思路创新方面,传播主体应更多元与广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地域文化传播矩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地域文化传播内容应更贴近受众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在媒体创新方面,应根据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媒体选择,并充分利用媒体发展红利,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文化自信放置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阈下进行观照,不难发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神奇回归;中国革命文化自信是对消除殖民文化历史必然性的理性认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真理性肯定.由此,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文化自信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刷新"中国文化自信"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曾妲艳 《新闻世界》2009,(10):151-152
新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存在却不可或缺。两者在博弈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路径,为网络时代的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资讯。  相似文献   

13.
此书以详尽且极富人文情怀的笔触将跨学科发展的受众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思考,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笔者以本书的结论"尊重受众,尊重文化,建立跨学科的受众学"为主线,分别就受众、文化、跨学科三个方向出发探究受众研究的现状。受众研究的特性使得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许多研究结果因为社会的变化导致研究内容与当下的受众研究现状格格不入。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受众研究领域,一直没有出现推动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其原因在当下复杂的学科研究情况下莫衷一是,但能肯定的是,中国在受众研究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年轻受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在文化传承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电视文化类节目应该注重对年轻受众的吸引。电视文化类节目要抓住年轻受众的心理需要消除存在的障碍,一是因为理念保守导致的对文化类内容的“一刀切”,二是因为认知偏差导致的把特殊内容当作全部,三是因为理解肤浅导致的把握不住文化的真正内涵,四是因为手段落后导致的进入不了年轻受众的心。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吸引年轻受众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要用年轻受众的思维方式生产节目,二是要用受年轻受众欢迎的传播渠道分发内容,三是要让年轻受众充分参与到节目的生产、传播过程中来,四是要适应年轻受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5.
武剑虹 《新闻世界》2008,(11):80-81
当今时代,电视文化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但电视文化是个大概念,所有在电视荧屏上出现的自办节目和电视剧,都可以称之为电视文化。其中,以历史和人文文化为表现内容或以文艺形式出现的自办节目称为文化或文艺节目,倍受广大受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智利之窗》是智利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有广泛的受众和良好的美誉度.《智利之窗》办刊理念中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通过开辟中华文化专版、多层面地展示中华文化,彰显华文报纸的文化担当,为当地华人构筑了文化自信的平台,更好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与优势,利用多媒体平台渠道,有效地将文化产品及相关附属产品内容传播开来,使其具备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受众群体,并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关的产业支持.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文化产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元素,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了解、认识,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效能,主要取决于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念、故事人物、叙事风格、表达方式、审美情趣、甚至摄影技术、科技含量等因素的欣赏、认同和接受状况.外国受众对中国电影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反馈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的思考. 一、影片画面、语言、色彩等显现出的中国文化符号 纵观2011年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可以说每部影片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印记,它们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并表现出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最初步、最直观的便是影片画面所显现出的动作、景物、道具等.  相似文献   

19.
冯菊香 《新闻界》2014,(4):71-76
进入"后读图时代",视觉文化成为理解和认知社会的一个进路。新闻图片传播更加引发受众的瞩目,重塑了他们的记忆和经验。本文尝试从技术、内容和伦理三个视觉性的维度,分析新华网"一周汇总"新闻图片的生产、传播中建构的视觉文化景观,阐释新闻图片传播实践如何重构日常的社会世界,以及受众在新闻图片信息接受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文化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视觉建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记协网(中华新闻传媒网www.zgix.cn)是为全国新闻工作者服务的专业网站,通过一年多的网站运行实践,综合广大新闻传媒界受众(包括新闻从业人员、传媒研究人员、其它宣传工作者和传媒院校学生等)的意见建议和反馈情况,我们对传媒界受众的资讯需求有一个大致的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