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媛媛 《青年记者》2016,(22):74-75
近两年,国内外多家媒体将写作机器人引入新闻撰写环节,“机器人记者”受到关注.本文探讨的“机器人记者”是指通过特定的编辑软件对指定信息进行甄别、运算、分析等处理,并基于预设模板进行批量新闻写作的人工智能技术. 最早的“机器人记者”出现在美国.2014年,美联社启用机器人进行财经领域的新闻撰写.《纽约时报》和《卫报》的机器人编辑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写文章,而是为编辑挑选优质的话题稿件提供帮助.还有一些“机器人记者”的工作更加专门化:比如《华盛顿邮报》的Truth Teller专注于核实新闻的准确性,《洛杉矶时报》的智能系统则专门服务于地震新闻领域.国内,腾讯财经2015年9月首次刊发了机器人Dreamwriter的作品《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引起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8年,记者被抓事件频频发生。1月4日,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5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建峰因“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被山西临县警方抓捕;12月1日,《网络报》记者关键涉嫌“受贿”被张家口警方抓捕;12月5日,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犯罪”刑事拘留央视记者李敏。由于事关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闻事件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常德市程市长为减少一般性会议报道,“撵”记者出会场的新闻(载1989年4月8日人民日报2版),一时间传为“美谈”,不少报章杂志特别是新闻报刊纷纷评说。《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就分别刊用了《为程市长“撵”记者叫好》和《有感于市长“撵”记者》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2006,(6):27-27
《办报参考》2006年第二期转载《青年记者》的文章《我的“三冷”采写方法》。 文章说,“冷静”、“冷峻”、“冷处理”,是记者在某些情况下尝试过的新闻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中国记协俱乐部里,记者和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兴致正浓时,记者问:“诗人今年几岁?”答曰:“千岁,鼻祖五千岁。”诗人问:“记者今年年庚几何?”答曰:“记者今年九十九。”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幽默、实在而又不玄乎。“诗人千岁”隐喻我国最早的诗歌专集《诗经》已有千年的文明史,“鼻祖五千岁”系指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记者今年九十九”也是有根有据的。记者,即新闻记者。在我国最早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上海《申报》,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文章中。从1905年到2004年,正好九十九岁。1905年以前,…  相似文献   

7.
王克勤:《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近年来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报道。仅2001年一年在他的笔下仅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2002年底,他被《南方周末》评为“2002年度中国传媒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北日报出现一些叫座报道,如《春芽来自长白山》、《“贵族水果”不贵了》等均是逛市场“逛”出来的.无独有偶,今年初,湖北农民报一青年记者闲逛市场,发现大街小巷,提篮卖草莓的很多,一问方知是浙江农民在我省农科院租地种的.记者出于敏感,意识到是条“活鱼”,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省农科院采访,得知我省专家研究草毒已有几十年了,但由于生产与科研严重脱节,这些成果至今仍在“睡大觉”.于是记者透过这一现象,写出《省城专家好尴尬——浙江农民种草毒种进我省农科院》的报道,产生很强冲击力,一“莓”激起千层浪.随后,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新闻30分》和《经济半小时》两个栏目播出;《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也以显著位置转载;新华社以《农民为专家换脑》为题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20,(7):60-62
2月优异策划。“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财新周刊》.2020年第4期.2月3日。简介:“新冠病毒何以至此”这组策划汇集财新在全国各地的记者、驻美记者、驻日记者、身在瑞士和新加坡的国际记者,共计37位记者,以四万字全面呈现,通过《现场篇:武汉围城》《病人篇:疑似者之殇》《解毒篇:溯源新冠病毒》《国际篇:全球共济》等四大部分,从新冠肺炎暴发过程、防疫动态、医疗技术、药物科研等多个角度复盘,力图做到专业、客观、全面,提供更深度和多元视角的解读,也带来全国和全球应对疫情的全景。  相似文献   

13.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这四个手写字,赫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十一月八日的“中国记者大型专题节目”上。它是《中国记者》的刊名,《中国记者》同仁深感无尚光荣》,《中国记者》是属于中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5.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6.
刘彤是1997年从一个区委秘书转行为广播记者的,转眼间15年了,回顾这些年的记者路,他最直接的感受是:只有记者“下去”,新闻才能“上来”.目前,刘彤负责丹东市广播电台“民生早报”节目中的《刘彤走社区》专栏,还担任《民生热线》的导播和外采,每年采写民生稿件500多篇,帮助群众咨询、沟通的问题2000多件.多年在基层沉淀下来,刘彤的手机里存了400多个老百姓的电话,那都是他的重要信息源.刘彤的听众常常主动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为“民生热线”提供线索,有时一天就达30多条.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中,“抢”字值千金。然而,千万别抢过了头。美国著名记者.后升为《纽约时报》副社长的特纳·卡特利奇,在他所著的《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一书中叙说了他的“记者生涯中一次最惨痛的失败”。那就是因为他抢过了头。1927年春,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特纳·卡特利奇当时身为《商业呼声报》记者,前去报道水灾。他从伊利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19.
赵洪星 《青年记者》2017,(14):116-117
萧乾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翻译家.尽管有着多重身份,但记者一职对他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1933年,萧乾从辅仁大学英文系转到燕京大学新闻系,选择了“跑江湖的旅行记者”事业.1935年7月毕业以后,萧乾即受沈从文、杨振声的推荐进入《大公报》,这是萧乾“一生工作最久的地方”①.作为一名编辑,他相继负责了天津及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然而,萧乾更希望通过在《大公报》的工作扩展自己的视野,因此他迫切地希望外出采访.在这一过程中,萧乾的新闻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前,1 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称帝,到处收买人心,营造舆论.他许诺,若能为之撰文赞成帝制,将付黄金十万作为酬劳,同时奉上一个部长的职位.被袁世凯看重的对象,就是黄远生——“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但,“远庸大窘,一连七八天,他想延宕不作,那边天天一两封信地催促他”.无奈之下,黄远生只得虚与委蛇,作了一篇“似是而非的,表示对于帝制之意”.结果,袁世凯“龙颜”不悦.于是,9月3日,他只身逃离北京,南下上海,决意“此后当一意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致甲寅杂志记者》)同时,他在《申报》《时报》《大陆报》刊发启事,声明与袁世凯御用的《亚细亚报》脱离关系,宣称《亚细亚报》旨在“鼓吹帝制”,与自己“宗旨不合”,故“不愿与闻”.1 916年,黄远生远走美国,在旧金山街头遭遇枪杀,时年31岁.谁人所杀,至今仍然是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