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拉拉升职记》的植入广告过多过频,生硬突兀,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达到“注意”效果后,未能对受众的“心理”效果进行考量。这正是植入式广告的通病,即关注重点在广告主和广告商。“融入式广告”的关注重点在于受众的观影感受,让受众陶醉在影视作品的审美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广告商品。  相似文献   

2.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否成功,要看他是否“攻取”了顾客的心。 那么这种写作设计有哪些窍门呢? “引人注意”是其中之一。 这是任何广告都要走的第一步。商品不引人注意,根本谈不上其它。但引人注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在空寂的大街上大喊一声,自然引人注意。可是现在是在“喧闹”的都市,要引人注意可就难了。在震耳欲聋的广告声中,突然,寂静下来,然后,轻声细语地说出自己的产品,这反倒让人注意了;在编排紧密的报纸上,突然出现一块空白,上面只是简单地写上几个字,却能顶得上一篇宏篇大论。  相似文献   

4.
“本报对于所登载的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的”。这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报人邹韬奋同志对待广告业务的态度,同时也是他广告观的真实写照。邹韬奋同志办报时,对广告的刊登是极为严格的。他始终信守着三个“不登”:一是有迷信色彩的不登;二是不符合法律的不登;三是中国商品能代替的外国商品广告  相似文献   

5.
现代广告语追求含蓄精炼,画面精致唯美,已成为现代生活的艺术品。然而伴随着广告意义的嬗变也出现了一些广告“异化”现象,应该引起注意。首先,广告被无限“奇观”化。广告本来是最直接反映消费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然而现代广告把超品质生活、超感官快乐等附着于世俗、日常商品上,以极端的形式创造出视觉的神话,以达到煽情、催化的目的。这种极端审美趋势往往淡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强调其象征意义,使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同时通过广告奇观激发自我想象和生理、精神的愉悦。更甚者,有些广告不追求任何意义,只要能震撼人的眼球,给人留下感性印象就…  相似文献   

6.
论媒介定位     
媒介定位的概念,是由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借鉴而来的。定位一词最早是在1972年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定位时代》时提出,并慢慢流行起来的。之后他们在《定位:为了得到你的注意而战斗》一文中指出: “定位起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什么,而是你在有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  相似文献   

7.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某报社广告搞得活,某广告业务员搞得活,实际上就是那家报社、那个广告业务员自觉不自觉地搞好了“公共关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必须遵循“以事实为基础,以公众研究为根据,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为指导”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方法。(1)注意首次印象。到生疏单位第一次联系广告业务和对于主动上门的广告新刊户,广告业务员尤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而报纸是二次销售的产品,第一次即发行,直接向读者销售内容并获取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卖广告,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报纸的两次销售模式,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到广告和发行两块。  相似文献   

10.
USP理论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USP”是英语“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的缩写,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当时,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商品品种与数量日益丰富,消费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了扩大销量,提高利润,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商品特性,进而形成购买行为就成为生产商的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USP理论应运而生,最初由广告大师RosserReeves提出,它的基本要点是:1.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提出一个主张”,必须让消费者明白,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可以获得什么具体的利益;2.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做不到…  相似文献   

11.
所谓商品广告,就是把商品的名称、性能、生产厂家、价格等等相关的、消费者欲知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广而告之". 在商品广告问题上某些厂家和媒体联手,不仅有"出血大甩卖""跳楼价""买一赠五"等等在商品价格上夸大其辞的东西,而且有什么"几十年顽疾几天除""使你的孩子又长高又聪明""一分钟使你白净明亮"等等在商品功能上不科学、反科学的东西.但到底还是在商品广告的范围内,因为人们一看那是广告,也就会说:"嗨,广告嘛,不吹牛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2.
广告在报业出版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广告是企业的“名片”、产品销售的“敲门砖”,广告对企业的营销至关重要。当然,在商品大战的背后,广告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当前形势下报纸广告如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认为,在策划、创意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艺术地表现现代广告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图案简洁明快、符号化倾向突出。在创意上不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电视台的老总们也知道在《三国演义》之类精彩节目开始前,大家准会去洗碗、上厕所什么的,所以常采用先出片头再放广告的“邪招”。我是老上当又不总结教训的一个,便只好硬着头皮看广告。广告所推销的商品质量没用过不能乱讲,水平高低不一的广告看多了倒可议论几句。且不说那些“专家”们指导时的一本正经煞有介事,也不说那公众仰望欢呼如获救星出现的滑稽可笑,更不提那“只要你拥有某某空调”,地球热化了都与你无关的自私说教,单说那广告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就够让人难过一阵的。那搔首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在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离不开三样东西,那就是水份、空气和广告.的确,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确实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无论是看电视、听广播或阅读报刊,还是乘飞机、坐火车或街头漫步,广告都会主动地进人你的视听领域,即使是深居简出,不接触任何媒体,广告也会主动地找上门来.广告的威力巨大,美国的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曾经指出:“现在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及学校相匹敌,广告主宰着宣传工具,它在公众标准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正因如此,人们对广告作了如下界定:广告是有…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说过:“想推销商品而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幽默的语言道出了激烈的市场竞场中广告的重要性。广告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心理活动的。要提高广告效果,就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对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广告的艺术标准,在于引起人们对广告内容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因此,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设计出艺术性、竞争性兼容并蓄的广告,是企业致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广告和包装是商品的脸面。如果在广告和包装上出现文字错误,就会极大地损害品牌和企业的形象。商品广告和包装上出现的文字错误,多见的是混淆常用字。有一种饮料的广告中标明:“决不含防腐剂”,而正确的用词应是“绝不”。繁体字的运用也是易于出错的地方,有时甚至闹笑话。在内销产品的标名中,本来就不应该使用繁体  相似文献   

17.
商潮中,竞争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各种商号和产品名称的角逐就是其中之一。君不见,大街小巷,商号林立,商品繁多。它们的名称一个赛过一个,“级别”一个比一个高:你叫“××王”,我叫“××大王”;你挂“××中心”牌子,我悬“××城”招牌;你叫“皇家俱乐部”,我叫“皇都娱乐城”……一个个八面威风,不可一世。这些见诸于街头巷尾的名称,笔者不想说三道四。遗憾的是,它却像流行病一样传染给了一些堂堂正正的新闻单位,他们在新闻报道和新闻广告中  相似文献   

18.
“定位”这个词是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于1972年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之后而流行的。在他们以后的著作《定位:为了得到你的注意而战斗》中,里斯和屈劳特把定位看成对现有产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试验,他们将其定义为:“定位起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或者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  相似文献   

19.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20.
报纸应多给读者提供信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商品广告,也应是为读者提供商品信息的一条途径。综观各地报纸的商品广告,常常是“生意经”味道太浓,读者对此感到厌恶。做广告当然是为了推销商品,但如果不讲宣传的艺术和效益,就会事与愿违,若念起.资本主义的生意经来,还会造成精神污染。上海文汇报自7月13日起,在第四版辟了个新栏目《商品广告》,占小半版地位。其“开场白”说:“本报新辟这个专栏,作为改革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