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薛丽萍 《青年记者》2010,(14):63-63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过程,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才能打开心扉。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一)在采访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合作者,一类不合作者。不同的采访对象其心理素质也是不相同的。合作者往有如下心…  相似文献   

4.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和判断正确与否,对采访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应作如下的分析和判断:1、采访前,先要研究对方的经历、工种、年龄、习惯等,大致估量对方的性格、脾气属于哪一类。这往往可能成为谈话的一个重要突破手段,可使对方一开始就对你表示亲近与初步信任,甘当小学生,和采访对象交朋友。谢觉哉老人曾告诫记者:“不论采访  相似文献   

5.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相似文献   

7.
试析记者采访中的心理势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当代传播》2000,(5):57-59
当记者去采访一位长辈时,无论对方多么平易近人,记者一到长辈身边就会身不由己地产生出一种晚辈的恭顺心理;即使记者不愿意这样,意识到这样会影响客观的采访,但在长辈采访对象身边,这种微妙心理仍难以消除。当记者采访一位上级领导人时,尽管对方说话随和轻松,记者无形中总能感到对方“不严而威”,心理上总会有点压抑感,采访常常显得很拘谨。当记者去采访某个名人时,也常常会为他们所吸引、所左右,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或者会出现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往往在整个谈话中都不能放松下来……美国出版的新闻书《采访技巧》中曾引用一个…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采访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较广,采访是一项需要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共同完成的互动活动,采访对象一般都是不确定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民生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记者要充分把握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有效把握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互动,才能使采访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雷谊 《现代传播》2004,(3):118-119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能否接近采访对象,往往成为采访成败的关键,而对政治性人物的采访尤其需要讲究“记者接近”。“记者接近”是指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空间接近和心理深入,是采访中记者一直主动进行的有目的和采访对象交流互动的专业行为。而其中,空间接近是指记者通过与采访对象的预约行为来实现物理空间位置的靠近;心理深入是指记者通过访谈中的对话交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并力求深入对方的精神领域。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剖析政治性人物采访中的“记者接近”技巧。一、“记者接近”中的空间接近首先,“记者接近”体现在…  相似文献   

10.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1.
对电视记者而言,如何让那些不愿面对镜头的人开口说话,接受记者的采访?与采访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在采访活动中给予对方心理支持、善用心理学中的示弱定律、转移受访者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电视记者而言,如何让那些不愿面对镜头的人开口说话,接受记者的采访?与采访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在采访活动中给予对方心理支持、善用心理学中的示弱定律、转移受访者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中,有一种提问方式较难把握,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是一把利器,使用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使采访戛然而止。本文将对这一提问方法的使用做一些探讨。 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互动过程,女记者法拉奇认为,“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正因此,她在采访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往往直接尖锐,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激将法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向你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提问方法”。换句话说,激  相似文献   

14.
谈如何在采访中把握与调适采访对象的心理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活动,采访不成功,也就写不出好新闻。然而要想取得理想的采访效果,除了采访作风深入,采访技巧娴熟等诸多因素外,采访中能否准确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理并灵活调适,也是重要一环。众所周知,记者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高维海 《青年记者》2012,(27):62-63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不善于提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就必须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提高提问技巧呢?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记者作为新闻的“采撷者”,每天奔忙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和不同的采访对象接触,采集着不同的新闻.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讯。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受访者即被采访对象打交道,对记者来说,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把握好采访时的进度,以使自己的采访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它是一篇稿件是否出彩的关键。这里就对如何搞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量年轻新闻从业人员的不断加入,为新闻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经验不足、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弱势,直接表现为在采访过程中,心理准备不充分或者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尤其在面对重大事件采访,焦点人物、知名人士访谈等任务时,因为不能很好地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能很好地把握采访机会,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采访的质量。那么,年轻记者怎样调整好心理呢?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成为记者采访对象的个体面对访问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查探采访对象的心理上多做功夫,尤其是要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控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权、也不可能强制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9.
无声控制法,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非语言控制的方法。它包括记者的衣着、表情、姿态、视线及记者特意携带的某些实物,它能让采访对象观察到,并能由此引起反应,增强记者采访活动的感情色彩。控制法之一;记者形象控制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给采访对象的形象是事关重要的。一接触采访对象,记者形象就以其强烈的潜入性,在对方头脑里起着“先入为主”的作  相似文献   

20.
采访对象心理在自己、记者与双方关系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下,在新闻事实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展开。但是,它的具体反应却又必须要表现在采访这一过程中,换句话来说就是采访对象心理是以整个采访过程为反应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从记者进门(甚至从约会谈话)时起直到采访结束,它的开始、中期、后期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不仅有心理过程的规律,也有心理活动内容以及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心理互相感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