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培养自身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协办的"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于2012年7月在北京启动,"颁奖盛典与高峰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
丁亮 《东南传播》2014,(5):86-87
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微时长、微周期等特征迅速成为网络传播的热门话题,以微电影为创作手段的宣传模式风生水起。当高校形象宣传遇上微电影,必将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微电影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宣传自身形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了解微电影与宣传片的区别,以及当下微电影的优势所在,可以有效利用其新媒体的吸引力提升宣传高校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56-57
<正>2014全球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以下简称微电影节)是迄今中国高校举办的微电影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赛事与学术研讨活动之一。微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大学生征集参赛作品,2014年12月在香港举办本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及国际微电影学术论坛、第五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等。本届微电影节与英国诺丁汉创意产业微电影节、美国洛杉矶微电影节、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真实与谎言"纪录片电影节等电影节深度合作,互设单元、共同推广,并将举办一系列创作、研讨、营销和投资活动。  相似文献   

4.
陈小娟 《出版广角》2015,(11):100-101
本文从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主题呈现等方面分析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性,从摄制技术的模板训练、剧本创作的集体训练两方面对微电影的创作训练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微电影的健康持久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在新的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微电影的发展中要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的进行完善.微电影在创作中,具备着相应的艺术特征,这有利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电影行业中其他的电影模式,促进着微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7.
常疌 《声屏世界》2022,(3):75-76,85
近年来,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形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广告类型.微电影广告在艺术文本上有着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特征,广告与故事的融合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微电影广告逐渐走向多元化,广告的传播效果也更加明显.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题材选择、叙事手法以及广告与故事的融合形式几个方面来分析微电影广告的创作手法与传播效果,探讨如何才能运用好微电影...  相似文献   

8.
2012年,微电影借视频网站快速扩张的东风,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各大影视团队、明星名导纷纷进军微电影……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些微电影为追求高点击率,制作内容粗俗,动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限令",要求对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微电影加以审查.对此,记者采访了一线创作者和业界人士,了解微电影的创作现状以及他们对微电影审查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徐莹 《传媒》2015,(5):39-41
公益微电影的平民化和现实性使得其与当下社会的关联非常紧密,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焦点、热点话题都能成为微电影创作的素材,从而使“微电影在传播形态上实现了从个体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跨越,成为一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表达的个性化影像载体”.那些在网上有着良好口碑的公益微电影,大都超越了人们对公益的刻板印象,涵盖了“从家庭亲情到社区互助,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情感文化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形势喜人,佳作频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公益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传播效果,理应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屡屡摘获大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追捧与认可,民族文化风情也得以传播与交流.本文将对当前这些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作品进行研究,总结与提炼,以期为今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艺术探索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林文强 《视听》2016,(7):66-67
微电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跟随着网络微时代到来而出现的一种电影形式。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不需要遵循传统电影的拍摄规矩,入门限制比较低,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技法,能够深化人物情感,有力塑造人物形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本文阐释了微电影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对于微电影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同杰刘月静 《视听》2016,(11):166-167
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影视界的一个难解的课题.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导致定位不清,也让微电影创作游离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其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摆在学界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微电影的市场潜力尚未得到有效挖掘,盈利模式不足完全是因为定位不清;此外要明晰市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富于创意又要注重商业的取舍,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的盛行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网络影视作品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的种种结合,使得"微电影"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人们追求精神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3.72亿,几乎占到网民总数的2/3,网民使用网络视频业务的比例也上升至65.9%。作为微电影制作来源之一的大学生和相关专业学习方向的学生,我将通过我在制作微电影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从创作角度,媒介责任和制作执行力三个角度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制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5-25
大学生微电影作品让我感到,面对年轻人的创意真是自愧不如。由于资金、时间、年龄、技术等因素,大学生拍出来的微电影可能在整体水平上有欠缺,但其中的个别作品让人惊艳。我希望可以借微电影发掘并扶持年轻导演。  相似文献   

15.
赵海峰  闫芬 《东南传播》2014,(12):91-93
本文立足于当下微文化的发展实际,结合影视、城市营销相关理论,以微电影营销较为成功的城市为例,论证微电影城市营销的可行性、优势。同时重点探讨枣庄城市微电影创作、发展微电影文化的必要性、措施及文化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微时代"这一场信息传播界的革命,微电影面对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突出其"短平快"的传播特质,发挥其"艺术性"的营销手段,寻求合理高效的突破点.文章从创作、传播、营销三个层面解析微电影的优势,进而探索微电影精品化与法治化、商业化与艺术性、平民化与专业化、品牌化与"微电影+"产业拓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明珍  胡昆 《青年记者》2017,(18):74-75
近年来,微电影发展迅速,优秀作品大量出现、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一方面,网络文化新形态如网络自制剧、网络直播、微纪录片等迅速涌现,给正在摸索发展期的微电影带来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微电影自身发展步入瓶颈期,存在整体艺术水准不高、盈利模式不成熟、创作资金短缺、衍生品开发不充分、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当前,媒介融合持续加深,微电影应利用融合平台加强跨媒介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指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微电影对教学、科研和传媒产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所说:"微电影开创了高校影视教学的‘新模式’,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传媒产业的‘新业态’."[1]可见,微电影的出现给提升中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加快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微电影诞生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已日渐成为大众接收信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艺术形式之一,并开始逐渐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媒介工具,它在弘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微电影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发挥微电影的媒介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对“清廉学校”建设及高校廉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2,(5):173-174
最大投入、最大规模集群、最强创作阵容,微电影行业里程碑之作!14位网络最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构筑微电影史上最强阵容11个系列、近60集,最大规模,秒杀业内所有微电影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