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茜 《青年记者》2015,(8):66-67
自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以来,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受到一定控制,但某些影视作品尤其是综艺真人秀电视节目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俗化、同质化和虚假化等病象,必须尽快研究探讨相应的管控策略。综艺真人秀节目三大高碳病象"高碳艺术就是一类在文本构成上或基于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或内容虚假,并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外在或内在形式元素为主要艺术特质,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或诉诸色情成分,直接诱惑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广告充盈报纸版面及电台、电视节目,已成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些虚假广告也鱼目混珠,广告主以此为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责任认定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4条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文化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对电视节目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国内电视市场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之前电视节目所具有的传播效果和收视效果已经不能得到很好保证,尤其是现今国内的电视节目类型非常多,各个电视台在收视率上的被动也对电视节目在编排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电视节目在编排中应秉持的理念进行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节目编排策略,希望能够为国内的电视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朋进 《视听界》2006,(6):24-26
在国内电视节目创新不力以及才艺选秀节目一哄而上的局面下,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能够赢得一席之地确实难能可贵。由此也引发了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样是选秀节目,为什么有的大红大紫,有的却名落孙山呢?电视才艺选秀节目,再扩大一点范围,电视节目创新和成功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创作的思路出发,结合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问题,从电视选秀节目的历史经验入手,以《绝对唱响》为个案,探讨其中的规律和奥秘。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内电视节目近年来呈现出创新乏力的整体态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电视…  相似文献   

5.
张亚茹  罗忆 《新闻世界》2012,(10):134-135
国内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到底什么是电视节目形态”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定论,而研究各类电视节目实际上就是在研究电视节目形态。本文主要梳理了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6.
毛传俊 《新闻世界》2014,(11):39-40
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类电视节目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形象塑造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文从国内英语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对英语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流程进行剖析,分析并阐述了英语类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对外英语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国内英语类电视节目的现状相对于英语广播而言,我国英语类电视节目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低俗化一直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批评,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致力于对低俗电视节目的整治。在不断总结国内监管低俗电视节目经验的基础之上,探析国外的一些监管举措,特别是美国所形成独特的低俗电视节目监管体系,对中国防止电视节目低俗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素材是国际电视节目市场中一个重要的销售品类,我国近年来电视节目素材外销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增长,但国内的电视节目素材市场基本还未成型.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影视素材销售已成利润不菲的产业.对比分析中外电视节目素材销售的状况,可以找出制约我国电视节目素材市场发展的问题,并探讨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素材交易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节目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实现本土化的电视节目表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此本文从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的现状进行剖析,借助国内几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电视本土化策略成功案例以及跨国媒体集团作为分析对象,探索研究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实施意义以及有效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邓建勋  吴郁 《东南传播》2015,(2):143-144
近几年,国内电视节目纷纷出现了主持人边缘化和隐匿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电视节目的变革、主持人能力素质新要求以及电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变化等。本文通过对出现主持人"隐匿性"现象的电视节目进行阐述,分析电视节目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主持人在面对电视节目"去主持人化"的现象时,面对有限的主持空间应当如何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来促进电视节目和自身的发展的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用内容分析法对当下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选取的样本为目前国内一些以女性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节目,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的电视节目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为大众所熟悉但却流于概念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3.
一目了然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针对国内部分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存在的低俗现象,国家广电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是电视媒体质量管理控制的前提,是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本文结合国内电视台质量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套具操作性的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机构和评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电视间竞争的加剧,电视节目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不断盛行,虚假新闻报道屡禁不止。尽管收视率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视的信任度却逐步下降,公信力危机日渐明显。因此,正确认识媒体的责任,重新审视电视的考评体系,尽快扭转公信力危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胡中华 《新闻世界》2012,(10):2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受众心理发生的变化,从而使电视业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电视行业最重要的词就是“电视节目互动”,这种互动方式的引入和实践,让电视产业在媒体竞争中找到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本文主要对国内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必要性、特点、节目分类等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对当前国内电视节目互动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完善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偏好的社会阶层差异是电视行业的普遍现象,而社会阶层具体如何影响受众电视节目偏好还有待进一步明晰。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收视偏好。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对电视节目的偏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社会阶层对电视节目偏好的影响具有多重效应。电视节目偏好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同时存在U形结构、倒U形结构和线性结构;不同收入分层、教育分层和职业分层对电视节目偏好水平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电视节目偏好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理论,也为国内电视节目行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1月28日我国出现第一条电视广告以来,我国电视广告蓬勃发展。然而,我国电视广告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陷入了经济发展和秩序失范二元对应的悖论中。当前,地方电视商业广告中问题百出,虚假广告泛滥,广告格调低劣,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当前地方电视广告的硬伤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虚假广告泛滥,侵害消费者权益。近几年来,虚假广告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很多访谈式电视广告邀请一些影星、歌星、笑星甚至电视节目主持人担任"主持人",请一些群众演员扮演观众,极尽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潮中,国内女性电视节目也在加快创新发展。色彩作为女性电视节目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具有独立、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多方面的表现作用。本文通过对女性电视节目中色彩的艺术赏析,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女性电视节目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获得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传媒法律责任偏轻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对虚假新闻出现后,如何追究传媒责任缺乏明确可行的规范,现阶段很难真正追究传媒机构的法律责任。本文分析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依据后,提出可以援引即将实行的公益诉讼制度,切实扩大虚假新闻的监督主体,提高传媒机构的造假成本,促使传媒自觉强化把关,从源头上防范虚假新闻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