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基于评价理论的外言系统,对中美大报莫言获奖事件报道的转述话语进行分析。从转述动词来看,中国大报的态度更为积极,更愿意为话语承担责任,但转述动词使用的多样性还需要加强;从话语来源来看,中国大报更多的倾听民众的声音,美国大报通过使用间接引语,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这与其报道目的相关。研究证明转述话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中美大报对于莫言获奖事件的不同评价态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日益频发的突发事件和互联网络影响力的提升,网络媒介对突发事件日益关注。网络的及时性、交互性和信息海量性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公共性、复杂性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点燃了网络舆论激情。通过话语互动过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得以充分表达。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多元化、情绪化和群体极化的公共理性困境,并指向公共理性这一价值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起城管冲突事件微博讨论的案例比较与文本分析发现,冲突性事件的网络能见度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但在具体事件上仍差别明显;影响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主导因素,不再是冲突的性质和烈度,而是事件相关主体的话语策略和网络介入程度,网络大V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另外,线下抗争表演与线上话语建构的持续互动也是提升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重要因素。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主导因素的这种变化,实则是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福柯"将话语和语言置于社会实践和过程的中心位置"的观念为指导,采用费尔克拉夫"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路径,分析宜黄拆迁事件中的三方话语——《南方都市报》的媒介话语、宜黄官方话语以及新浪微博直播"机场围堵战"和"女厕攻防战"的民间话语。本文认为,"话语描述"(discourse representation)和"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s)是话语建构的主要方式且具意识形态效能,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仅话语与话语互动,而且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互动,话语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建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廖媌婧 《视听》2021,(4):119-121
AO3新媒体事件覆盖范围广、参与圈层多、社会影响大,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新媒体公众热点事件.在该事件中,个体行动者取代媒体组织者,成为事件文本生产的主体.本文通过观察不同趣缘群体在互联网上参与AO3事件的话语建构过程,分析他们如何通过媒介话语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实现社会权力关系的互动和话语场的争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7·5事件"为主题,对《纽约时报》与此相关报道的话语修辞进行分析。《纽约时报》通过词语的选择、隐喻的运用,将"7·5事件"的实质定义为"自由与人权"问题,这与他们对西藏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这种话语结构凭借美国在世界新闻流通市场的强大话语权而传遍全球。解构与重建这些话语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网络民间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武汉519路女公交车司机被打事件”为案例,探讨网络民间话语的传播特质、民问话语与官方话语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问题与盗版泛滥——当前中国的盗版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地方管理部门的领导人认为:只要不是黄书,无利也无害,何苦去砸人家饭碗;都是社会主义企业,印盗版书也是养活工人,给国家交税。  相似文献   

9.
郭庆光教授2014年7月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回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任新闻学院执行院长。甫一上任,自然事务繁忙,不过,郭庆光院长近日终于答应了记者的约访。专访中,他并不回避新闻界存在的一些尖锐问题。大时代,媒体需要大担当记者:近年来,新闻界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频频曝光,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颇多议论。郭庆光:这几年,新闻界出现了数起严重的虚假新闻和欺诈事件,应当说这是新闻界的不幸,也是某些新闻人的悲  相似文献   

10.
王松  武晓波 《青年记者》2009,(16):98-9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它与其他媒体一起承担着守望社会、引导主流舆论的重任。而另一方面,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煽情、色情、暴力的低俗信息,小道消息、假新闻屡见不鲜,给社会公益安全、民意指向带来了极大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话语、面孔与记忆——论口述纪录片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华 《新闻界》2007,(1):85-8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两份行业期刊进行文献观察的方法,以其中关于新闻伦理议题相关内容为定量依据,客观分析了两个特殊历史时期新闻伦理话语的数量和性质的变化,认为在新闻伦理话语产生与丰富的过程中,历史性事件间接地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彼此形成一定程度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它与其他媒体一起承担着守望社会、引导主流舆论的重任.而另一方面,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煽情、色情、暴力的低俗信息,小道消息、假新闻屡见不鲜,给社会公益安全、民意指向带来了极大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深入、激情与细节———写好先进人物通讯的思考杨黎光仔细阅读我们报纸上每天出现的大量人物通讯,发现其中不少写得不尽人意。最大的缺憾就是人物通讯写得不感人,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空泛、干巴、概念化、程式化,甚至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仔细研究这些写作上...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不足三十万字的《传播与社会影响》选集,将19世纪西方社会的知名学者,今天令后辈学人仰慕的大师——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思想精髓尽情展现,正如本书中译本前言所言:“它涵盖了塔尔德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  相似文献   

1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李靓  李明轩 《传媒》2024,(4):57-59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其走向国际舞台并获得广泛认同需要构建完备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从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世界意义的角度,确定其价值内涵以奠定共识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的分析,确定以对话、互鉴为指导理念的话语对接;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提取出相应的创新特质;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在表述体系上,提出要以平台思维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多元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出发点,基于个案研究法,聚焦于欢案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过程,从媒体和公众两个角度探寻于欢案何以能够从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成为众人关注的公共事件,并最终实现舆论与法律之间的良性互动。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有助于提高新闻事件的"可见度",而大众传媒则在引导和凝聚舆论方面作用显著。围绕事件议题而形成的事件公众,通过诉求多元、情绪与理性交叠的讨论和互动,有助于获得司法机关的正面回应,推动事件进入政策议程,并最终在人性伦理和法律公正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20.
极化是群体互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探究舆论极化机制,本文以新冠疫情中的典型舆论事件为例,整合多种计算方法,从意识形态立场、情感、注意力等路径剖析极化现象,并考察公众信息选择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舆论议题不断变换,但公众对同质化、热门内容存在选择偏好,短期内公众注意力被单一议题所支配。议题演化的背后是自由权利、民粹与国家利益三种立场的交锋。信息的热度和立场会对选择性接触机制产生不同影响,国家立场会强化该机制,呈现出社会整合作用,而自由与民粹立场则削弱该机制,并抢占话语空间、巩固已有观念。最后,选择性接触强度可以预测短期公众注意力变化,这对理解中观信息传播如何影响宏观舆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