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有针对性的公益出版刊物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出版和传播机制仍未健全.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应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建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益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职工中占近50%的比重,该群体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本研究以5家主流报纸为对象,对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进行梳理,从传播特点、现实困境和根源三个方面对该群体的政治参与进行了考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明显不同。对此,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从新旧媒体的使用及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积累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我们得出阅读手机报的行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积累有着积极作用的结论,并验证了在媒体信息传播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于城市社会出现的新生社会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但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闻报道存在政策导向化、报道污名化、报道主观化等问题.论文对如何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舒曼 《新闻界》2015,(4):32-36,41
在现代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双重困境,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他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使用参与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传播是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提升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要注意消除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青年农民工,现在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呼,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我们又称之为农二代、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于农村并在城市里务工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话,2009年从农村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1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为1.509亿,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群体素描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相似文献   

7.
郑宇 《今传媒》2013,(11):20-22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在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差别。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评价与主观印象。本文运用量化统计法,并将数据进行编码后,输入 SPSS 软件对该群体报道的有效样本月份分布、报道篇幅、话语类型、话语主题、消息来源、报道涉及对象类型、话语立场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描摹出大众媒体关于该群体的报道图景,并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  相似文献   

8.
陶建杰  徐宏涛 《新闻大学》2012,(1):80-86,108
以对上海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发展现状,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其对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正处于过渡阶段;人际传播网络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培养环境;人际传播行为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催化剂.人际传播网规模、传播网趋同性、异质性、人际传播频率和内容等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分析认为,农民工与市民由于在城市中朋友圈子、职业性质、居住关系等因素,二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基本处于零星而非系统的状态,工具性信息成为二者之间信息传播的主要信息类型.并得出结论:农民工与市民群体内部的分化已经超出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它对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艳 《东南传播》2012,(8):42-44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出发,回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关注大众传播语境中身份认同所受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媒介环境,探究大众传播对其身份认同的作用。指出一方面符号标识与媒体再现不断强化其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主体性的缺失与话语空间的匮乏使其自我认同陷入虚化状态。大众传媒有责任调整视角,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获取自己的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11.
匡小娟 《新闻世界》2014,(4):190-192
本文以《人民日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分布、体裁、立场等方面进行编码、量化,力求总结媒介对这一新群体的媒介形象及其话语权报道的现状,分析报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大众媒体、受众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读者群体。要使读物适合这个群体,除了应该区别"青年读物"与"新生代农民工"读物的不同之外,还应该增加读物的"实用性"。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读物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特异性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新闻在信息传播和政策宣传方面的作用显著,但是伴随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被打破.尤其是抖音、微博和快手等平台的出现,更是极大程度地吸引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关注和认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局面新变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该重点着眼于促进新闻采编技巧和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切合新媒体时代下的受...  相似文献   

14.
手机网民正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持有人群体,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网民群体.中国手机网民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群体:一个是高龄网民,另一个是新生代农民工即"农二代"网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杀马特"群体正是新生代农民工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之一。由于内在文化认同的差异,这一群体难以融入城市,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这种现状背后隐藏着中国在发展和转型期间的城乡文明之间的断裂,这种断裂既是对青年人的伤害,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西安市雁塔区和长安区"杀马特"群体的心理状况以探索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探索性地从西安市实际状况出发提出解决"杀马特"生存难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也呈现出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鲜明特点.本文意在探讨大众媒介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媒介在塑造新生代农民工形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为大众媒介、受众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影响,就现阶段而言,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过渡到网络媒体,出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并存的现状。网络媒体传播形式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由此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已经成为现代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新闻媒体传播的分众化倾向则成为必然趋势。就当下新闻媒体的发展来看,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已经在分众化方面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国内外几家报刊与其他媒体为核心,进行新闻媒体传播分众化倾向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介使用自己的话语视角和传播目标对农民工进行报道,从而建构了农民工的拟态现实,这种拟态现实带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但农民工的现实与大众媒介之间的拟态报道,使得农民工群体被设置为隔离的报道地位。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分化与重新整合,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河南郑州市、商丘市、驻马店地区和信阳地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农民工群体的都市信息环境、农村地区居民的媒介拥有状况以及农民工返乡后的信息传播等内容进行调查,对农民工的传播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董宁波 《大观周刊》2011,(37):69-6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的逐步深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城市,以及融入过程自身的主观幸福感提升,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心理因素分析,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对策。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