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够捍卫新闻监督的生命在于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增强新闻舆论的公信力,赢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这是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2.
1761年,卡拉斯案在法国发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该案事实被反复构建:图卢兹教会认为这是一起由于宗教原因的谋杀,这一结论获得司法认可;伏尔泰则认为这是一起与宗教无关的自杀。伏尔泰的事实建构虽然最终扭转了舆论,但其建构过程中细节问题颇多,诡异的是,这几乎没有招致任何批评。论文从媒介视角切入,认为伏尔泰采用了相较于图卢兹教会更偏向空间的媒介,跳出了宗教支配的绝对空间,扩大了案情议题的讨论范围,从而与“宽容”理念相契合,通过价值先导遮盖了事实判断中的疏漏,由此将自身的事实判断树立为权威,构成其实现舆论扭转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舆情就是社情民意.网络时代之前的舆情,主要体现为传统媒体上的报道和评论.现时的舆情则呈现出复合多元的态势,主要包括网络舆情、媒体舆情所体现的社会意见和情绪,尤以网络最为直接、最为猛烈、最为真假难辨.两个舆论场存在偏差从舆情的角度看,有两个舆论场存在,一为传统媒体,一为网络空间.对于传统媒体,党政部门有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把控起来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报刊之友》2010,(11):139-141
随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神奇的魔力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尽情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很难对互联网受众施加群体压力。于是有学者提出,作为经典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之理论假设,即害怕被孤立的恐惧心理在现今网络时代早已不复存在,该理论也就丧失了其现实意义。究竟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是否依然奏效,该篇文章就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假设出发,并结合网络传播的一些特点,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并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局级干部班上演讲大纲的部分内容,主要谈及舆论的基本理念:衡量舆论是否存在的要素、辨明什么不是舆论,以及关于舆论形成的几种情形.作者认为,如果持某种观点的人在一定范围内接近三分之二,这已经是可以控制全局的量了,当权者不要追求九成以上的人都说相同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现也是自我欺骗.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某种不喜欢的观点在一定范围内只达到三分之一,这种意见的存在对于当权者来说是安全的,没有必要非得剿灭它.作者还认为,现在一些舆情报告所说的“舆论”无法被证明是舆论,所说的“情”可能仅是少数几个人的言论.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不能轻易把网上的意见视为舆论.  相似文献   

6.
就在学界和业界都专注于传统媒体的生死存亡,纠结于转型、融合、数字收费等概念,而国内新闻实务的教材又多如牛毛时,一本来自美国的新书却大谈特谈新闻的真实与辨伪,不由让人觉得既陈旧落套,又不合时宜。该书引起我的注意,是其"后记"中提到我们都听说过的2011年1月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枪击事件。事件中,一位联邦众议员被近距离击穿脑部,包括《纽约时报》、CNN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在内的一些权威媒体均称其死亡。  相似文献   

7.
背景 关于"用事实说话"的争论,是由尹连根引起的:1999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荆州日报社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多方发力打造强劲舆论场,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把中国梦的荆州篇章传展示给人民大众,为地方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取得了很好效果.2020年,荆州日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一、强化政治立报,用"正立场"引领正确方向 导向正确是媒体的第一生命线.习近平...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7,(1):59-59
同一条新闻,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档节目的努力方向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去看,用个性的语言去说,用平等的心态倾听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赋予了社会更为广阔的舆论环境,也将新闻从业推入更为迅捷的舞台,各类咨询庞杂交汇,新闻触角进一步延伸,身处海量的信息时代,对职业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懂得甄别的新闻源,也需要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性,这是记者生存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4,(10)
正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透析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辟、精炼、精妙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周跃敏:报纸已经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间经历过广播媒体的诞生和电视媒体的风靡,它们都曾经对报纸的生存形成过威胁。但所有这些当时的"新媒体",都没有像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样,对报媒产生了如此彻底的颠覆。可以说,当前报业正面临着自其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中,传统报业必须尽快搭建一个多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通过结构再造和战略转型,推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全面提升自身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你遭遇网络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时,你会问:基于互联网社会建构的全球化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乌托邦吗?当我们目睹网络民族主义猖獗、网络舆论审判盛行时,你会问:网络时代的人民真的可以从此幸免不良的社会政治吗?  相似文献   

14.
沈彬 《青年记者》2020,(6):21-22
媒体应努力成为权威信源的“增信者”,而不是简单的传播者,协助职能机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不忘信息服务的本职工作。大疫是一场考验,是面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物资短暂供不应求、人心浮动的极端环境下的特殊考试。在极端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失去理性,突破文明的底线,也容易被个别极端的言论“带节奏”,蜕变为民粹情绪的吹鼓手、谣言的信奉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发布新闻通稿.这类新闻通稿,大多经过逐级审阅,言简意赅到惜墨如金的地步.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之前,这种舆论控制方式屡试不爽,也由此造成很多舆论掌控者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但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急剧变化,“官方通稿”越来越受到“网民统统搞”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变化,通稿的信息发布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燕萍 《新闻实践》2014,(12):81-82
去年以来,绍兴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重现活力,尤其是"民生求证"栏目,捕捉民生盲点,以舆论监督为主导,解决民生实事为核心,先后推出100多篇报道,既推动政府工作,又满足百姓诉求,为新时期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捕捉盲点,民生诉求细挖掘舆论监督报道,选题很重要。市民的诉求很多,但许多都是琐碎的、显化的,是"小民生"。  相似文献   

17.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19.
A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我们在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3日出版的北京某周报发了一条题为《交通广播发起爱心接力男孩保住拇指》的消息。应当说消息所报道的事迹是生动、感人的,遗憾的是,其中有一处构成了失实,另有一处事实系人为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