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版视野》2010,(2):43-4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镇压赤眉军。大军在回溪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冯异只与很少几个部下逃问营寨。他开始招回逃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决战时刻到了,  相似文献   

2.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3.
“苦口婆心”形容好心好意地再三恳切劝导.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地成全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隳身败.”例如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点钟.”梁实秋《雅合小品·偏方》:“又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听说我患糖尿病,便苦口婆心地劝我煎玉蜀黍须,代茶饮,七七四十九天,就会霍然而愈.”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中外古今的文学巨匠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告人,尽可能少写废话,要写得短,写得深,写得精.”  相似文献   

4.
蓝真 《出版史料》2008,(3):21-23
1947年冬我在持恒函授学校学习和工作。“持恒”是当年生活书店为纪念邹韬奋先生创办的。原定名为韬奋函授学校,后因考虑到国统区及海外一些地区的青年就学方便,韬奋名字太响,故定名为“持恒”,寓“持恒求真,精进不懈”之意。全盛时期各地校友共二千人左右。翌年夏天.“持恒”导师们陆续北上,参加解放区各项工作,学校结束,我遂转入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倾其毕生精力,创办了六刊一报,用他的满腔热情书写着珍贵的生活精神。文章从办刊立场、受众定位、内容特色、管理策略、经营之道等五个方面对韬奋的生活精神进行解读,以期给予当代新闻工作者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希望。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有着自成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并立足于职业教育指导的实施。他的职业教育理论极大地弥补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缺陷,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霞 《东南传播》2010,(9):127-129
邹韬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而且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编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他一生主办的7种报刊和生活书店,不仅影响广泛,而且创造了新闻出版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韬奋在新闻出版事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始终以社会效益为目的,维护事业的进步性,促进进步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不违背事业性的范围内,主张尽力赚钱,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发展商业性,并最终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事业性带动商业性,以商业性促进事业性。在出版产业转制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和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新闻出版和现代传媒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韬奋关于"事业性"与"商业性"的阐述及其在新闻出版工作中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石翼 《军事记者》2010,(3):59-59
先说“受众”。它来自传播学,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受”的一端的所有人。受众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等。也就是说,大凡书籍的读者、音乐的听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中国报纸上广泛报道过一个热门事件,人称“中国茶花女服毒案”。事件的主人公黄白英曾经与现代剧作家田汉相识,田汉给她写过一封题为《给一个“茶花女”的信》的信件,劝她不要仅仅学茶花女表面上的放浪形骸,而没能理解茶花女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田汉的这封信在现代文学史上时常被视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在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例证。然而黄白英实际上并未读过《茶花女》,她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茶花女”,大抵是南国社成员万籁天给她取的名号。虽然如此,这一民国初年的社会热点折射出《茶花女》在近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经告诉过诸君,我在小学里就想要做个新闻记者,二十年来虽因处境的困苦艰难,在求学和就业方面往往不得不‘走曲线’,但是平日的修养训练,以及十几年来所聚精会神的工作,都和新闻事业脱离不了关系,虽则期间办周刊的时间较长,办日报的时间较短。我在二十年前想要做个新闻记者,在今日要做的还是个新闻记者——不过意识要比二十年前明确些,要在‘新闻记者’这个名词上面,加上‘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一个形容词。我所  相似文献   

12.
陈小康 《新闻世界》2011,(5):150-151
近代报刊的诞生,为建构报刊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期间,通过设立"信箱"栏目,就社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近代报刊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粟慧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119-123
通过对英国“读者发展”相关机构和网站概况的介绍,说明英国“读者发展”的现状,并指出目前我国“读者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中英两国“读者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对照性揭示“读者发展”理念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读者发展”的一系列务实的新方法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发展”工作技能培训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韦星 《新闻爱好者》2010,(4):168-170
在朱自清“此时此地此我”的时间观中,“此我”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此我”就没有“此时”、“此地”.正是“此我”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类社会历史、融入崇高的精神生活,“此时”、“此地”的物理时空才得以转化为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生命时空.生命的“刹那”才得以指向“大我”、指向永恒。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一切人民报刊所应遵循的办报思想,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元素,但是坚持独立精神,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两个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韬奋主编的《生活日报》是一份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他在办报期间所推行的"民治民有民享"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的观点和立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金华电视观众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三大主题的公益行动,分别是"关注绿色家园"、"关爱弱势群体"、"走进和谐新农村",广电各频道频率都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这里说的王芳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演员刘尚娴。她步入影坛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那是值得她留恋的黄金岁月。她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刚一毕业,就赶上一个良好的机遇: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拍《英雄儿女》到北京选饰演王芳这一角色演员时,一眼就看中了刘尚娴。刘尚娴刚一到八一厂演员剧团时,被大伙称作“小田华”。长影导演决心一下说,演王芳就选定“小田华”了。  相似文献   

18.
民国是一个意气张狂的年代,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有着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年代。如果向当时的人们征集他们的"中国梦",会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呢?恰巧,历史上有这样一份能满足我们好奇的资料。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到12月5日截止时,共收到答案160余封。在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刊登了去年11月征集来的142个人的244个未来梦想。(梁漱溟和朱自清等人行动太慢,过了截止日期才将梦想送到,没赶上刊登,只好来了个"梦想补遗"。)加上两个迟到的,在144个做梦者中,身份地位各有不同,其中算得上知识分子的至少有107人,占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全天候”新书阅览室实践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永恒的服务宗旨。笔者分析了“全天候”新书阅览室的显形及隐形效益,指出“全天候”新书阅览室的设置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优化服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李宏银 《新闻前哨》2013,(4):55-55,65
从去年10月份起.仙桃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推出一个新栏目:我们家的新鲜事。这是该报当年底全面改版的前奏。这一改,让报纸平添了一抹清丽的亮色。亮色中伴随的一支支拨人心弦的曲音.至今一直穿插在报纸的版面当中,惹得读者侧耳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