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4,(16):57-58
襄樊市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部分研究对该概念的界定有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被理解成在农村地区举办的中职教育;二是其培养对象被限定为农村户籍的人;三是其教学内容被局限为农业技术。本文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地域包括城乡两地、培养对象包括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内容包括农业技术与非农业技术,并进一步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人才的中职教育。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以专业设置为切入点,为三农服务。农村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信息化等进程加强完善相关专业的设置。  相似文献   

4.
“三农”职业教育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农业、农民、农村变化的研究表明,农业领域中的种养业仍然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种养业农业职业教育仍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民职业教育的规模远大于农村职业教育,我国中初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农民职业教育.而农村职业教育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职业教育,还包括大量非农业职业教育,但农村职业教育在现阶段不宜被泛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企业竞争力增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荔模式的成功,为我们建立行政单位、行业部门与农业企业、农民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可互动的信息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化服务面临的人员、资金、阵地等诸多难题,深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星火计划”,是依靠科学技术,振兴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经济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取得了质的飞跃。农村的经济要想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于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85年提出了以科技振兴农业经济的“星火计划”,其宗旨是把科技星火撒向广大农村,指导八亿农民领先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推动农村以科技为支柱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什么是“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明确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和农村面临挑战,需要职业教育的科技武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种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兴农业的出现,给农业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和内容,它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而言,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差距甚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只有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的经济战略性调整,我们才能在严峻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而实现这一战略性调整,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在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信息的传播,现代农业知识的普及,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村职业教育是一块最好的阵地。加强这块阵地,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为农业和农村服务,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  相似文献   

9.
【热点导航】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农业问题指促进农业发展问题;农民问题指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村问题指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犍为县地处川西南,接近60万人口,是一个农业县。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新形势下,既存在剩余劳动力往何处去的问题.又存在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从哪里来的问题。犍为县委、政府认清了形势,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为三农服务为价值取向.立足于促进农业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转移,促进农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是项目计划,是以科学技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而燎原计划是育人计划,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和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计划。三个计划有几个共同点:其指向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目的皆是振兴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目标皆为促进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农民致富;在途径上都以科技开发为先导,提高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在都市圈建设中注重强化区域性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民社会角色的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实现短半径就业服务;我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应努力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社会化,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切不可削弱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心,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  相似文献   

15.
活化“模块”培养创业型人才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随着农村股份合作基金会的建立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对农业中专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正在悄然兴起。为培养"立足家庭、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把农村成人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章,达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十六大”精神,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本世纪知识经济和农业科技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急需,是农业商品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所急需,也是我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所急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5%,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纷繁复杂,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问题。农业不发展,农村不改变,农民不脱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是一句空话。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直接有效为农服务的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  相似文献   

18.
林潼 《教育与职业》2000,(10):17-19
兴办农科教结合、“三教”合一的农村综合中学,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也将是农村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适应农业、农村的发展和满足农民的需要   1.正确判断农村现状和预测农业发展前景,是确定农村中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准确预测农业的未来,才能正确估计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规格。纵规世界各国,农业发展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温饱型、综合型、专业型与超集约型四个阶段。温饱型农业主要生产粮食,是劳动集约型农业;综合型农业主要发展商品生产与多种经营,实行综合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送教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社会发展全局,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技术人才和能够自主创新的新型农民,需要一个具备良好的培养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来支撑,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但是,目前多数农村中学仍然没有进行农业科学知识教育。我认为,农村中学应当努力培养有农业科学知识、热爱农村的新农民。要达到达个目的,农村中学有必要开设“农艺学”。农艺学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科学知识的理论教学,二是农业实验和生产实践。农艺学的教学要做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首先,必须使学生受到热爱农业的教育,增强劳动观念,产生热爱农村的情感。这是农村中学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也是农艺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教师在传授棉花的“一株双秆”等知识时,给学生介绍创造这一成果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动人事迹。结合教学,使学生懂得,随着生产者知识技能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将日益得到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其次,农艺教学要联系实际,给学生传授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科学知识是由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综合而成的。如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