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有教无类、交以为师”等优秀传统基本成为社会和教师认同的道德规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当代师德建设要在传承师德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树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等师德观念,并通过加强领导机制、教育机制、管理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抓。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有教无类、交以为师"等优秀传统基本成为社会和教师认同的道德规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当代师德建设要在传承师德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树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等师德观念,并通过加强领导机制、教育机制、管理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抓。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教育发展史中,教师被寓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实践中民主和谐的师德观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深入探索传统师德的精华,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换,融入当代师德修养之中,与时俱进,开创当代科学、民主、和谐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对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重要内容。同时,师德建设对于其他行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中华传统师德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当代师德的弘扬与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对人的理解方式的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一场教育范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5.
加强师德修养是关系到校风、学风和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师德修养要从加强政治学习、坚定职业信念、关心爱护学生、严谨治教、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几个方面说明,并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师德风范的氛围,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从中华传统师德看当代师德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师德建设应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师德,古为今用,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做好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对师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的“人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德能兼备的学生。发展师德修养主要靠教师个人自主、自律的进取心和学校文化环境的熏陶。要构建形成良好师德的学校文化,包括正确的观念文化、浓郁的学习文化、严谨的研究文化和奋进的团队文化。教师的师德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师德的隐性成分,即观念认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建设,也要重视教师师德的显性成分,如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师德建设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体现在教育战线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贯彻“以德治校”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既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坚持正确的师德建设新标准在新时期,师德建设一是要发扬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言传身教等传统精神。二是要根据21世纪的需要增加师德的新内容,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师德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做到师…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以道德为主题的职业,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为当今青年教师师德养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在对中华传统师德的内容及继承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障,也是增进教师幸福、学生幸福的重要途径。在物质丰裕的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优势需要正由最基础的物质需要向更高级的精神需要转变,这一深刻的时代变化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逻辑也必须实现从“饥饿逻辑”向“小康逻辑”的转换。相应地,师德建设的逻辑也就需要实现从“外驱逻辑”向“内驱逻辑”的转变。师德建设应当顺应教师群体优势需要的变化趋势,健全公平正义的师德建设机制,构建人文关怀的师德建设文化,增强促进自我修养的师德建设自觉。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业尊严感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感。这需要来自教师群体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社会舆论的鼎力支持。此外,师德建设中的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观念也严重削弱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师德建设得失问题,逻辑上,凡事有得必有失,师德=半"失"+半"得";事实上,局部存在问题:道德"盗得",师德=失多.因此,必须在理论层面上突出弘扬道德(师德)之得的正当性.理论(词源学、经济学)上,道德+得到;师德=实得.为保障师德真切地大有所得,须在价值层面上,以和谐管理为核心,公正制度、平衡得失,引导教师道德因拥有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文化心理支持而与学校和谐共生互进.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者和引路人,是弘扬新风正气、构建和谐校园的示范者,其师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应做到三个统一。在工作上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学习上做到学高与德高的统一;在日常言谈举止上做到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师的良好师德十分重要,师德建设必须有约束机制,师德的约束机制包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机制,自我约束与社会约束机制,普通性约束与一般性约束不机制,广泛性约束与先进性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应该包括敬业与乐业、热爱学生、依法治教、勇于创新、为人师表、协作竞争和关心世界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有其时代的必要性、重要性,更应建立健全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班主任只要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德为范"的思想,就能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品德行为的指导者;知识的导师,做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今已演化为世界性的潮流。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必须以专业化为目标,通过完善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师德教育、延长学制来深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新的理念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也要适应课改的需要 ,改变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发展是作为“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其“角色规范”中摆脱出来,重新审视作为“教师”的自己,审视既有的教师认同。通过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更为宽泛的知识背景与教育社会背景中,不断学习与积极实践,才能产生修正既有认同的张力和动力,从而不断发展新的教师认同,体验自身的生命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