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所谓算法,是为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而采取的确定的有限的步骤.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算法.现代意义上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万自成 《数学教学》2006,(2):19-20,24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就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利用图形计算器构建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具体地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高职数学渗透建模意识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而教学建模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建立起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个数学模型,渗透着前人建模思想、方法的精华,而高职各专业教材中的题材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例,因此在教学中培养教学建模意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对高职学生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把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类。基础研究追求新的科学发现,在某一学科领域作出新的科学预见,提出新范畴、新观点,创立新原理、新学说。应用研究则是对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需要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在研究中得出关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意见和结论。李大健的这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就是著者  相似文献   

6.
一、专题研讨法的基本内涵专题,是指具体的专门的相对独立的课题、问题。研讨,即研究,讨论。再具体点,研究即研析、推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讨论,即探讨寻究,议论得失。专题研讨就是对某一专门的具体的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讨论,从而把握其实质的规律。准确地讲,专题是相对内容而言,研究则限定了对事物即内容把握的深度和广度,而讨论则是研究的具体方式方法。专题研讨是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在科学研究中,为了研究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常常是在提出问题之后,广泛地搜集材料,调查分析,深入研究,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明辨是…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校往往只能由教师提供题目让学生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相似文献   

8.
章海侠 《教师》2011,(14):63-63
一、算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算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化思想。在数学方面,完成每一工作,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是程序化的思想。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读者朋友通过写信、与编辑QQ聊天、电话等方式向编辑提出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将新开答疑沙龙栏目.在学习过程中,你可能遇到大大小小各方面的问题.大的方面,比如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感到困难,不能深入理解一个概念或定理,不知道怎样解决不同知识综合在一起的问题等;小的方面,比如对某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八股的程式化或模式化。实际上是科学的特质之一。科学研究的过程用高等教学术语也就是所谓科学“建模”的过程.而模式化或程式化则意味着科学研究课题的解决和成型,并被视为高效、优质、科学的代名词。另外.八股辞上的严格规定与科学的语言表述原则亦无两样,都力求精炼、规范、明确与直白。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观为视角重读杜威,发现杜威科学观具有重要的问题学启示与价值。杜威科学观的根基是实践主义,按照杜威,科学问题是实践中特殊情境的产物,探究的任务是使问题更清晰和明确;理解科学的价值关键是理解价值的生成。杜威科学观对问题学的启示是:科学问题的生成具有地方性(local)特质,而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决定于问题生成的情境及提问主体的实践判断。从问题(problem)意识到问题(question)呈现具有重要意义,恰当地表述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价值不是我们对既成标准的被动接受,科学问题的价值负载表现为问题的表述和解答均受文化塑形(shape)与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cience tend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unreliability of human perception by understanding objectivity as the absence of subjectivity. However,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point of view, subjectivity is not so much a problem as an inevitable starting-point.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correctness of people's accounts of their own perceptions is no problem at all—in fact the problem is so great that the authority of a person's knowledge of his or her own mind can be doubted. The problem of subjectivity can only be solved when it is related to the problem of interpretation. Analyses of narratives are interpretations of interpretations. The phenomenologist must make sure that the data he or she analyses are lived interpretations and not interpretations of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3.
Argument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at classroom word problem solving is more-and also less-than the urgent analysis of a factual structure,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essentially a species of a social-cognitive activity. Word-or story-problems, presented in classroom contexts, represent textual and pragmatic patterms of a certain grammaticality. To present a problem verbally to a student means to organize a fact in some way for the attention of a problem solver. There is not only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blem text itself by which situations are denoted, but there is also the stimulative nature of the social-pragmatic context which shapes the student's textbook-problem solving behavio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ies showing, for example, that subject matter related attitudes towards a problem frequently do not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blem solving efforts; that students often solve problems correctly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m; and that false contextual expectations can lead to abstruse errors of understanding and to peculiar solution attempts.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can become sensitive and skilful in perceiving and capitalizing on subtle textual and contextual signs pointing to the solution and anticipating its pattern. It seems that usual textbook problems let students get accustomed to certain courses of processing where a simple fact, like whether an equation works out evenly or does not, can stop the process or push it furth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eper reason for the observed textu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understanding and problem solving lies in a fundamental weakness of the student's epistemic control behavior.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i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基因无方向的基因组重排的反转排序问题.本文算法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3(π),nb(π)),空间复杂性为O(n)的求解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b(π)表示排列π中的断点数.数据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求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多聚焦图像融合就是综合和处理多个源图像的信息,来获取对同一场景或物体的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可靠的图像描述.对于可见光成像系统而言,特别是含有长焦距的光学镜头,对景深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将场景中的所有物体都成像清晰是很难的,这个问题采用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很好解决.通过提出一种基于差异演化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源图像进行分块,然后用清晰度评价函数比较对应图像块的清晰度,选择清晰度高的作为清晰图像块,最终重构融合图像.该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优化后的图像块比没被优化的使用效果更佳.实验结果表明,从定量和视觉两方面评价,都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其他传统的图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旅行商问题中城市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分区域聚类的蚁群算法.首先,对城市分布进行球形聚类,再分别对剩下的城市进行线形聚类和孤立点聚类.采用这样的分区域聚类的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快,寻求的解更优.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基本蚁群算法在求得解更优的同时,速度快3~13倍.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Most packing problems (Dowsland and Dow-sland, 1992) are NP-hard (Garey and Johnson, 1979); among which are bin-packing, floorplan, rectangle packing, packing a set of circles into a large circle or square, non-rectangular packing problems and so on (Li and Milenkovic, 1995; Liang et al., 2002; Lip-nitskii, 2002; Milenkovic and Daniels, 1996; Milenk-ovic et al., 1991; Osogami and Okano, 2003; Wang, 2002). Some of these such as bin-packing problem and rectangle packing p…  相似文献   

18.
"第k最好算法"是求双层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前人的"第k最好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按最小下降量原则对容许集的极点按上层目标函数值由大到小依次进行枚举的方法,从而减小的求解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9.
“第k最好算法”是求双层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前人的“第k最好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按最小下降量原则对容许集的极点按上层目标函数值由大到小依次进行枚举的方法,从而减小的求解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20.
TSP是一个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也是一个NP难题,其可能的路径总数是随着城市数目n的增长而成几何型增长的,所以一般很难准确地求出其最优解,因而寻找出有效的近似求解算法就成了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在初始化阶段经行改进的遗传方法。通过把改进方法同标准的遗传算法相比较,得出改进遗传算法在性能上有改进。最后,我们还分析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评价初始解优劣的一个指标函数——局部相似度函数,并给出了函数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