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协同产品设计链管理模式下的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协同产品设计链的定义,提出协同产品设计链的新产品开发框架和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协同设计模式,论述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以及设计链的产品设计流程重组,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阐述设计链管理模式下产品开发组织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述了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企业的开发设计作业流程本身进行系统分析和重构的过程,研究了从成本形成的原因上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属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前沿领域,但国内外相关研究零散无序,系统梳理国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帮助国内学术界跟踪国际产学研理论研究新范式。文中在回顾介绍国外有关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献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前沿研究进行了一定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机制与机理、分类、创新网络绩效等研究方面。未来研究可预见的2个方面:一是在规范当前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范围更广的实证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创新网络结构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二是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机制与机理研究将是深化产学研理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刘强 《科技广场》2012,(11):14-17
本文主要介绍了复杂产品的开发特点和网络化协同设计,分析了协同设计模式、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论述了以协同设计知识为基础的多模式协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设计链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产品研发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链能有效整舍跨企业间的研发设计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分析设计链的内涵、给出设计链结构模型并研究设计链模式及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链管理的内容及目标,分析比较了设计链与供应链、研发联盟以及协同设计等不同管理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叶宏武 《科教文汇》2008,(36):276-277
平缝机刺料机构协同设计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敏捷化产品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特征和实现网络协同产品设计的环境要求,建立了协同产品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协同产品设计系统的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落强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强调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技术创新理论列举了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几种贯用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开发实践中借鉴使用,提高产品开发成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更快推出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近30年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综述了不连续技术的内在特征、企业间合作模式与不连续技术变化的关系、企业环境扫描行为对不连续技术创新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待研究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流程重组的多维性:中国企业变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程重组”作为一种激进地改变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实施的效果以及人们对哈默思想的理解看,与哈默等的设想有较大的距离。流程重组这一出自美国的概念在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时有较多的不尽人意之处,根据我们对江苏省近十家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组实践的考察,企业的变革与重组在中国企业中具有并不局限于“流程”的丰富内涵,将流程重组概念发展为包含制度、信息、知识等内容的多维重组过程将更能反映中国企业变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精神随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研究的热潮逐渐成为热点问题。近年来,在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中,中国精神在含义内容特征、形成基础、地位功能及弘扬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今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在中国精神基本内涵的概括、中国精神的相关理论问题、中国精神的比较、中国精神的微观培植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是理论进步的要求更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AI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S) research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however, a growing concern that research on AI could experience a lack of cumulative building of knowledge, which has overshadowed IS research previously.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concern,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AI research in IS between 2005 and 2020. The search strategy resulted in 1877 studies, of which 98 were identified as primary studies and a synthesise of key themes that are pertinent to this study is presented. In doing so, this study make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namely (i) an identification of the current reported business value and contributions of AI, (ii)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n the use of AI and (iii)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AI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a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12.
国内创新网络研究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评述了1997-2003年中期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创新网络的研究论文,我们发现:虽然直到目前所发表的文章并不多,但却集中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基金的多项资助,学者们目前主要在区域创新网络和企业创新网络两个层面上展开探索,取得了多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至今学界主要是从静态角度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集中于概念界定、联盟成员选择、资源投入、联盟成员信任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对此,分别从组建动机和目标进行概念总结,认为联盟成员的选择和资源投入是联盟稳定性的前因变量,联盟的规模、管理能力、激励机制、成员文化差异、成员利益分配机制、成员信任度等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未来需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深度,以及加强关于多联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Blockchain-based systems become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targets for cybercrime due to the rising amount of value transacted in respective systems. However,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existing attack vectors and a directive discussion of resulting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re missing. Employing a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 we extract and analyze 87 relevant attacks on blockchain-based systems and assign them to common attack vectors. We subsequently derive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genda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on the cybersecurity of blockchain-based systems. We structure our framework along the users, developers, and attackers of both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and 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 highlighting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entit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especially socio-technical aspects of blockchain cybersecurity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research and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5,36(6):109-118
通过梳理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总结和探究其研究特色及发展趋势。首先对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的数量、质量及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其次独创性的运用Astley 1983提出的二维分析框架对其层次、阶段、主题及深度进一步剖析;最后总结以上各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时间维度探究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7.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18.
周鹏 《科研管理》2019,40(4):14-23
通过对国外技术创新中的情报处理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国外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检索和“滚雪球”文献查找方法获得了相关英文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了文献研读,分析了单篇论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对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和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情报处理的关系以及情报处理在技术创新中的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现有研究的局限包括缺乏解释性研究、对实证结果尚未建立统一的理论框架、关键变量的辨析和测量不足以及缺乏质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内技术联盟学术研究脉络:1995-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国内技术联盟的研究历史主线,综述了1995-2004年国内科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技术联盟的研究成果,着重揭示以往学术研究的主题和主要脉络,最后给出了作者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