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锅中无米,巧妇难为炊;胸中无墨,秀才难为文;学习写作,难关之一就是没有“活水”。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农夫和书童,要帮助学生铺就开源引流的渠道,建立一个较为丰富、完善和系统的信息资料网站,随时可以搜索和访问。  相似文献   

2.
如何给语文课堂“注入活水”,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充分展示其主体人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一分钟演讲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每节语文课开始,利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是广泛的:时事政治、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社会热点、校园生活……无一不可。短短的一分钟,学生思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自我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生反映,写到作文就头痛,自己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出他们“摄取素材”、“积累素材”的潜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吸取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海林 《现代语文》2007,(2):110-110
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眉头紧锁。其实也难怪,如果作文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孩子对它不感兴趣,甚至害怕、讨厌它,又怎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出来呢?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时下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感慨作文难教,许多学生亦有“无米下炊”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授之以重”,而无“授之以趣”。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应体现在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事,多向开掘的渠源,多维获取的内容,动态立体的评价,多交流的文品,形成流畅大气、开放的作文教学。在具体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上,我以为可以立足于以下“四趣”。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应该说,在基础教育各门功课中,语文课因为拥有开放性特  相似文献   

7.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时时听到这样的抱怨:不少学生作文或千篇一律,或瞎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批改时郁闷、痛苦……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在埋怨、痛苦之余,更需要反思: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象,也不能全怪学生,让我们来探寻一下他们的生活轨迹吧;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要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9.
话题演讲是学生课外活动、竞赛的重头戏。确实,作为检查语文素养和能力的一大手段,演讲已成为语文教师课内课外辅导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参与辅导、比赛评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话题演讲写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下面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生怕上作文课。写作文时,或者“咬笔杆”,或者抄袭拼凑,个别学生甚至胡编乱造。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教学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源头枯竭,自然不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相似文献   

11.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就要有意识地结合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阅读面。切实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话多学生把日记当成沉重的负担,觉得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没有什么内容可写。真的如此吗?非也,只要打开生活这个源头,写作的活水就会奔涌而出。  相似文献   

13.
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有二:一是无米之炊,觉得没东西可写;二是像茶壶里煮饺子,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的作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的思维活动中并在共同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欢乐?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且服务生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但现实教学中确有把课堂和生活相隔离,把学生固封在课本里的现象.学生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人,这样做无疑是把含苞待放的花朵剪下来放在瓶里,明着看好像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让文章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使语文充满“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体验使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心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深层的、令人沉醉痴迷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唤起他们的创作灵感,产生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动机。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每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我们虽然在作文课之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精心准备,可是收效甚微。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出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  相似文献   

17.
闾小荣 《生活教育》2013,(1):105-107
下课铃如约而至,我推开窗户,静坐着观看与往日不同的生活戏剧。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关,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便拖腮皱眉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写作题材。无话可写。因此,教师在课内或课外,要为学生创设、提供、捕捉一些可见、可闻、可历、可感的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心在其中。观察、思考、想象。使之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下面谈谈自己的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叶翠 《学语文》2007,(4):53-53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视阅读训练而忽视写作学习的倾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作文当作是一种苦差使。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千人一面的文章的现象,师生双方对作文都是苦不堪言。笔者觉察到,  相似文献   

20.
庞车养 《教育探索》2007,(11):80-81
语文教师的写作实践对作文教学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教师的写作实践是正确判断学生作文得失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学生作文语言内蕴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