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伤害自身或其他生命的现象频频发生。伴随着对这一现象的反思.生命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也在积极倡导践行生命教育,但由于传统化、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命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是提高教育效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评价应当以促进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但我们的教育评价,一是以筛选和区分为主要目的,为升学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首要标准就是分数。对目前的学生而言,追求分数就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惟一的、淹没一切的生活领域,他们就只能在这个领域内片面地表现自己。更为严重的是,以分数为惟一目标的评价,容易使一些学生过分地看中分数,甚至把分数的价值视同人生的价值。二是以听话为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的兴起,源于社会环境变化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急遽的社会变迁使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以生命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都应承担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柳圣爱 《教育》2012,(12):61-62
通过生命教育,儿童和青少年不仅能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既不会忽视死亡,也不会对死亡感到盲目的恐惧,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珍惜生命,怎样安排有限的一生,怎样度过更有意义的一生。因为对死亡了解得越多,对人生了解得就越透彻,其人生也会更加完整。从这种意义上说,死亡  相似文献   

7.
《江西教育》2006,(6):35-36
且看一组数据:20世纪90年代阻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中国14岁以下来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丧生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包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针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起初是以死亡教育为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区教育一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在那里,社区教育指的是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非正规教育,即为社区不同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状况的所有成员提供的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服务。由于教育内容广泛,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并且开设的课程完全是以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等原因,因此,它能够不断地吸引多种多样的居民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各种教育机会,促进社区居民发展和社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当代教育重视人的发展,实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特征体现在以生为本、教师智慧、开放多元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在建构上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价值追求,还是教育的存在形态与实践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教育摒弃了世俗的功利目的,更接近生命教育的本质追求。生命教育视阈下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对人生圆融的追求,强调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的剖析,分析了当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人本主义倾向,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包括础教育改革目标与人本主义心理教育目标观的一致性、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时时体现人本情怀、教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全面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研究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的学习、游戏、活动的环节,教师在引领幼儿实现各活动区目标与价值的同时,可通过标志渗透、环境引领、规则利用、问题解决、目标融合等方略,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区域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与运用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活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大纲中,贯彻着生活美术教育的观念。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克服“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偏弊。在当下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提倡生活美术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对传统单一知识教育的超越和提升,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和两类实施形态。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基本功能与实施形态不匹配,远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应采取符合生命教育自身特点的教育策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人的诸多价值形式中的最基本形态,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青少年不健康的行为取向亦日益增多,因此,加强他们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一次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德育通过道德生活来学习道德,即从生活现实出发,在生活中进行真实有效的德育并回到生活,它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理论的缺失,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体现在他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生活化;特别是他对于儿童价值的认识与重视,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挖掘和分析西方教育理论,找出其精华所在,对我国的素质 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