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闻周刊》的诞生恰逢其时。当时,中国的时事类周刊市场正处于培育期,《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虽已经小有名气,但周刊的竞争远没到短兵相接、刀刀见血的激烈程度。再者,各刊的定位各有侧重,彼此可替代性不强。因此,作为后来者的《新闻周刊》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2.
聂朋 《声屏世界》2005,(8):59-59
春节前夕.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风靡海内。热播一时,赢得一片赞许之声。然而在赞誉声中应该看到它的不足。首先.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可通过战争场景臻于极致,但剧中关于战争的场面.大多稀稀拉拉、零零散散。格斗时如同儿戏.没有一场战斗场面表现出大气磅礴的大汉雄风.只有卫青与单于漠北决战的那场斗场面还算勉强过得去。  相似文献   

3.
谢勤亮 《新闻记者》2008,(10):64-69
关注现实题材 先谈谈近年反响较大的几部片子吧.一个是<北京西站>,片子的样式很新,策划思路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连娜 《新闻窗》2008,(6):87-88
纪念性特刊作为报道题材的一类,是传媒工作者经常接触的对象。所谓“纪念性特刊”,就是为纪念、庆祝某个重要历史时刻或某个重要人物而推出的,所涉及的时间一般都较长,历史性资料多,题材重大,可报道的内容丰富,事件多且较为复杂。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纪念性特刊的传播价值,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从而获得受众和市场?《人民日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22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的审片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致称赞《张学良》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娄和军 《视听界》2007,(1):76-78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崛起,可有三重解读:从宏观社会背景而言,(《大国崛起》叩击了我国当下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对“和平崛起”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有力探究,激发了各阶层对公共议题的深度思考;从中观的传媒环境而言,(《大国崛起》在日趋感性的电视娱乐化浪潮中,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呈现有别于传统悲情史观的新史观,令受众耳目一新;从微观的纪录片创作环境而言,《大国崛起))不落历史题材纪录片探秘、解密之窠臼,将知性诉求与商业诉求较好融合,实现了纪录片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张红 《新闻世界》2011,(1):146-147
名著改编一直是现代影视传媒的演绎方式之一,但改编的当代性受到很大争议。本文以《三国》为例,从影视改编对文学名著传承开始,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主旨价值及影视观众几方面阐释了现代影视传媒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并认为当代性的改编是符合现代传媒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是名著改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意识形态——日趋淡化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  相似文献   

10.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停刊。随后,引发对其他传媒同类问题的追究,默多克本人面临"滑铁卢"。然而,对此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我国一些媒体或避开关键问题,大谈邓文迪保护老公那一巴掌多么精彩,或采用诸如"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西方新闻自由严重扭曲事实”等传统批判话语说事。  相似文献   

11.
理论的批评化与批评的理论化是近年文艺学学科倡导的学术向度,旨在理论与批评的互动、互进.仲呈祥先生的论集<审美之旅>自觉地将哲学、文化学、艺术美学理论与影视创作批评相结合,在具体的影视批评中又见出建设的有深度的影视美学思考,其中有关审美价值评价的理论阐说尤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感伤诗歌,最著名的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两者一为历史题材,一为现实题材。《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某天晚上他送客到江边,听到有人弹琵琶,就与之攀谈起来。在听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弹奏数曲后,遂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是一档兼收人文、历史和军事等题材的揭秘性纪实栏目,2009年2月4日开播。2011年伊始,栏目由周播改为日播。解密历史事件真相、探寻人物传奇经历,《档案》的成功不仅因其题材选择满足了观众的猎奇与求知心理,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节目构建方式。本文试从节目元素和情节叙述两个方面探讨和解析《档案》栏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是南社筹备成立100周年,也是南社灵魂人物柳亚子诞辰120周年。为此,吴江电视台准备筹拍一部历史文化片来纪念这一革命性的文学社团,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系列片对于撰稿者来说不亚于是一次极限攀登的尝试。近年来,《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这两部反映历史的纪录片被看作是历史片的一个标杆,这些历史片不但是对于历史的一次回顾,更多的是用一种更为理性但也更为新颖的视角带  相似文献   

15.
王磊 《中国广播》2012,(2):51-54
大型历史题材专题节目的创作一直是广播节目中的重头戏,本文结合大型系列节目《历史的回响》的创作过程,重点论述广播专题节目借鉴电影和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创新作法。  相似文献   

16.
王于志 《新闻战线》2015,(3):197-198
治安是每一个公民都必然涉及的社会问题,所以颇受关注,因此社会治安在最早的大众传媒——报纸诞生后不久,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多年稳居媒体的重要板块。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分析新闻杂志中社会治安报道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社会治安具有典型的社会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人们对社会治安事件具有知情权。但是如何把握社会治安报道的尺度和原则?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在社会治安报道方面的内容为文本略作分析,以期对媒体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出版广角》2016,(17):82-84
《北方的纳努克》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纪录片,《冰冻星球》是当今电视纪录片中自然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代表。《冰冻星球》有着强烈的对《北方纳努克》致敬的情怀。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对比,笔者发现,二者都是探险与电影相结合的产物,并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探险精神;二者因选材的相似而在主题上有所相关,但是由于时代语境不同,其主题又有着明显差异;在制作意识上,则体现制作者从隐身到现身的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18.
1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我国将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其中传媒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传媒的作用日益加强,传媒领域也愈发需要一本对传媒安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的理论书籍,由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东主编的《传媒安全研究》的出版适逢其时。《传媒安全研  相似文献   

20.
邹鑫 《视听界》2012,(2):75-77
区别于现实题材节目的时效性和思考性,历史题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更倚赖于其叙事性和新颖性。在样式繁多的历史题材类电视节目中,上海纪实频道的品牌栏目《档案》以其海派特色的话题点、精致出色的画面语言、娴熟的影像叙事技巧,在业界和观众群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