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课程论、教材论和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三、国家统编教材及中小学各科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研究四、新时代中小学教材编写理论和评价标准研究五、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年我国中小学各科教材建设的冋顾与展望六、学科育人质量提升与学科教研创新。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教师报》2021年9月8日03版报道:日前,教育部举行2021教育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解答了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等问题.而从具体推进层面来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要解决课程教材问题,还要处理好六种关系,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西方文化为主、融合中国文化元素的双重文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且从改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和测试内容六方面阐释介入双重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的母语课程往往通过渗透于教材之中的“国民主体性教育”来培养学生对本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以塑造学生的精神与人格。《美国语文》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教材编写的方式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语文教师也应树立“国民主体性教育”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一种复合文化,教材则是课程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要素。本文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文本分析,挖掘文本隐含的性别信息,以揭示语文教材所展现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性别文化理念,并提出科学性别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推行的中小学历史-社会科学课程是美国社会科课程中的一种.这一课程模式在教育理念、课程编制、教材设计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课程教材改革 美国是一个无统编教材的国家,教材的编写、发行和选用完全由市场经济的杠杆起调节作用。所以,大学可以编教材、出版商可以编教材,教育机构可以编教材,甚至个人也可以编教材。美国究竟有多少种教材,谁也统计不起来,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州与州课程设置不同,使用教材不同,甚至州内各市、各校课程和教材也不相同。 面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是为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美国教材改革之风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但总的来讲,美国的教材改革与发展有如下几个带倾向性的特点: 1 按人类发展史和认知论的观点重新组织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旨在考察2005年初审通过的外研社《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六册教材的细致分析发现:该系列教材教学内容丰富,主要体现了生活领域和文化科学领域倾向,并且倡导学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研究旨在探讨这套教材的内容,使教师能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套教材,以期对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历史和文化观念决定了美国不存在一种全国教育制度或者课程。美国的学校和教学内容都不受政府控制。小学分为一到六个年级。儿童在六岁的时候上一年级,但是很多儿童五岁的时候就读幼儿园。中学是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初中是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然后,学生升到高中。高中是从九到十二年级或十到十二年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应用型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四、六级考试等一些问题作了讨论.认为应该缩减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建议取消现在的四、六级考试,机械类专业可以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增加一门技术标准课程.对于教材编写应注意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建议根据专业要求以"教材链"的方式编写.  相似文献   

11.
美国馆校合作教师教育课程是回应美国教育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以及深化馆校合作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大学和场馆在合作中探索和开发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模式,研究将其分为场馆在线课程模式、场馆现场课程模式以及混合课程模式三种类型,并从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估以及课程文化等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和俄勒冈理工学院合作开设精益生产的全英文硕士生课程。利用美国工程教学方法,模拟美国课堂环境,从教学方式、课程试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工程硕士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环境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英文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英美文学,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等等。但是,目前英美文学课程却经常被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所忽略。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然后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改革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赴美培训,了解了美国农业人才的培养。对农业教育CASE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对应证书、课程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构成、关系和内化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技能型院校专业课程文化的发展思路,并对《出纳实务》课程文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ssumptions people make about culture and curriculum and asks what prevents the idea of culture-based curriculum from making radical changes in Native American schooling. She attributes the segregation of "culture" from "academic" curriculum to an internalization of colonial structures. In this scenario, "culture-based" (Native American)curriculum is superimposed on a curriculum that is already based in culture (Western European.) She discusses some of the ways a static notion of culture is played out at one tribal school and wha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hegemonic practices are. Further, she discusses some classroom practices that refuse an essentialist definition of "Ojibwe" culture as a basis for curriculum and instead act to enga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meaning in their classroom. It is suggested that by thinking of culture as creating relationships and meaning, we shall be able to move beyond the destructive dichotomy that associates intellectual rigor with Whiteness.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危机催生了社会学取向的课程史研究.到90年代,为应对美国教育日益突出的文化紧张,课程史研究适时从“社会”转向“文化”.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课程文化史的兴起,而且为学校实践空间日益萎缩的美国课程学者创造了新的实践空间与方式,这便是将课程理论直接看成是实践,同时转入广域的文化社会领域,通过对美国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展开福柯式的历史揭示,使课程理论成为文化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课程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意识形态复杂多样,重要的课程意识形态包括正统的宗教观念、理性人文主义、进步主义、批判理论、概念重构主义,以及认知多元主义等六种.这些课程意识形态的核心观点差异很大,而且前两种课程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后四种课程意识形态基本上局限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