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实现教育公平。择校表面看起来有与教育公平相违背的一面,但事实上,择校并不妨碍教育公平。择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结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风"问题,同时规范择校费的收支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择校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校是受教育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这本属于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却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抵制和舆论界的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择校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有着密切联系。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此项规定是国家为了让每个适龄儿童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在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下,建立择校政策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念越来越为公众接受,于是中小学的择校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李慧  龙艳清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71-172,100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新政解决择校乱象,但社会和学术界对于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为此,本研究将从剖析义务教育择校权利公平的有限性入手,分析择校制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揭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权利爆炸将加剧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最后,提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可能性及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以遏制非法择校现象。同时,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最终实现对公平择校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5.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基础教育择校运动。择校运动的开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基础教育所存在的公平与质量问题。美国政府为确保择校运动的顺利开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从择校运动的背景、政府举措及其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8.
浅析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就学是大众都在寻求得到更好的教育利益回报的结果,可是这种原本自发性的选择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越演越烈,引来诸多非议,文章主要对择校就学的教育公平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择校就是挑选学校。近年来,教育界最大的热点之一当属择校。人口流动、生活富裕及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都是导致择校的根源。笔者结合兰州教育实际,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择校现象的影响和如何解决择校问题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相继实施以扩大学生教育选择自由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通过开放入学、学券制、磁石学校、家庭学校、特许学校、教育税减免等形式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择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但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当前正在推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聘任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解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解聘已经制度化了,无论是解聘理由还是解聘程序,各州法律都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了教师被解聘的三种状况,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教师解聘制度,依法维护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它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那些积极向上的因素融入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近期美国联邦教育计划中,择校制度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的话题。美国的择校制度,旨在改革传统公立教育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从过去的“科层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经济市场调节模式”,从而打破公立学校的垄断局面,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以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德分为八个子目,即仁、义、礼、智、忠、孝、廉、信,通过分别比较韩非同儒家、道家对法与它们的关系的探讨,认为韩非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德治”,而对德的子概念用法加以约束,凡有悖于法的都加以批判,有利于法的都加以吸收拓展。这种对德治的审慎的做法,其实是对儒家、道家德治思想的继承与拓新,与当今社会主张德冶与法治相辅相成的观念暗合。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内部出现的"学区房现象"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稀缺与人们旺盛的教育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矛盾引发的择校新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现象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探讨如何从学校硬件标准化建设、师资流动、信息沟通和办学途径等方面实现城市内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遏制教育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人治是内涵相互对立的概念,要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排除人治;法治不等于法,人治也不等同于人。法治并不排斥人的作用,而要积极地发挥人在实现法治社会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元办学体制的建构与教育公平的推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化办学的教育格局逐步形成。同时人们也开始质疑多元化办学能否保证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目标。章在论述了多元化办学对教育供给的积极意义后,也对现实中如何防止市场对教育公平的过度侵害作了制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自由现念构成了康德法治理论的根本基础和理论核心。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作为本体的自由与作为现象的自然必然性并不矛盾。作为理性事实的自由理念和普通道德法则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相证立。自由是法治的终极价值,法治是自由的制度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评估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学校评估体系将有助于建立一种多元、系统的学校办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机制。这一评估体系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政府的督导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评估以及学校的自我评估。三者各自行使自己的职权、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功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取代。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颇具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