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高  贺威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116-121
众所周知,不论是以阅读为主要特征的报刊文字新闻,或是以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新闻,还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需要"写"的.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写作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写作不仅仅是运用文字语言、文章体裁来述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运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是多种语言符号的综合运用.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写好导语,首先要认识新闻导语的作用,其次要把握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要点、写作形式.另外还要多看电视新闻,总结电视新闻导语发展的新趋势.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传递新闻信息、评论是非曲直、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基本内容是新闻事实.从主题的表现手法、现场同期声和采访的运用、解说词的写作等方面探讨如何围绕事实进行论证,"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出发,分析了"零度写作"背后的语言观.罗兰·巴特既强调了语言、字词、形式独立品质,即写作的零度,又肯定了语言的"介入性"的事实.但必须看到,零度写作和"介入"并不矛盾,准确地说,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前者是语言内部的,后者是就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言的:一切语言,一切文学都不能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写作或表达,都是一种"介入".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政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时政新闻的写作也显得尤其重要。而当前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写作中主要存在如下四种常见病:一是经常存在套话官话空话连篇的情况;二是夸大事实,“假话”“大话”横行;三是照抄文件,罗列枯燥的数据等“公式化”模式来表达新闻内容;四是书面语言化严重,口语化不突出。上述常见病的产生根源可以从电视新闻本身的特点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要避免和杜绝时政新闻写作中常见的以上毛病,我们必须从对症下药,以求真正发挥时政新闻的喉舌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奥威尔谈到自己为什么写作时指出:"当我坐下来写作的时候,我不必对自己说‘我将创作一部艺术作品’。我写作时是因为想揭露一些谎言,想描述一些事实,我最初只想描述一些事实,我最初只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大作家最初的写作动机其实也很简单,仅仅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仅仅是"想描述一些事实"。此言较好地道出了"文之为文"的真谛,写出的文章只有  相似文献   

7.
"包裹式技巧"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中比较常见的技巧.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因为其自身媒体的特点,在包裹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报纸新闻的"包裹式"主要体现在直接引语的使用上;电视新闻的"包裹式"主要体现在"同期声"和"画面场景"中.因此电视新闻的"包裹式"显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报道中,采访对象主动"失实".记者为强化或削弱新闻价值或知识储备不足及采访方法不当都会造成隐性失实报道.社会环境对媒体价值判断的干扰是电视新闻失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先识字,后阅读,再写作"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把识字、阅读和写作这几个教学环节人为地加以孤立和割裂.在低年级往往只是强调识字、写字、词语解释,而不要求扩展阅读和写作训练.这与儿童的言语发展规律是不相适应的.专家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最后再发展写作能力.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执行"识字、阅读、写作同步发展"的方法,使识字、阅读、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入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随着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11.
阅读水平的高低与写作水平的高低是相联系的.精读和泛读对于写作都是必要的.只会泛读,不会或不重视精读,对提高写作水平不利.写作也能促进阅读.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多读少写或不重视精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是多渠道的,范围是宽广的.以作文为中心的看法没有揭示阅读对于写作的概括意义,也没有阐明写作主要是通过创作因素和研究因素来推动阅读这一特点,而是停留在机械的、形式的模仿上.读写结合,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和批判吸收;应该逐步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创作因素和研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教学的效率必须渗透"体验"意识,实施体验式写作教学.本文试图从创设活动、引导阅读和对体验的内容进行升华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如何实施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或新闻评论,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主张的一种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思辨性的言论,是近年来活跃于新闻界的一种新闻文体。随着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社会生活的日益贴近,时评或"准时评""、类时评"写作在高考作文中也渐渐有了用武之地,对时评写作的关注、研究和练习理当成为写作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素材,是进行写作加工的基本材料。作文素材,一般是指文本素材和生活素材。"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蹠必数千饱"用比喻方法道出素材的重要性。"作议论文字,须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指出作文时引用事实素材的必要性。有了素材,就有了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但还不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其中有一个将素材转化为写作语言的过程。那么,怎样将素材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呢?下面就写作中如何对文本素材  相似文献   

15.
理想是写作主体"人格意识"的核心,也是激励写作主体投入精神创造的动力.写作是写作主体以"人格意识"去统摄其他写作因素的综合性"创化"活动.写作主体的人格理想对其他因素具有"辐射"的功能,既制约和影响其他因素,又吸附、化合和重塑其他因素,从而产生写作活动的意向性与向心力,使写作活动闪烁着作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没有积累,就没有写作,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就写作积累谈谈在教学巾的一些实践. 一、利用诵读做好积累 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学校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使得语文课少了,学牛用来诵读的时间也少了,单凭课堂的诵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设了"经典诵读"栏目.每天上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或朗读或背诵自己选择的精彩的片段或诗文,并说明喜欢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正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被边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实用文写作教学,在硕果仅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又被边缘化了,这更是不争的事实。从课程建设角度来看,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实用类文章的写作教学目标,但相对于"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目标与要求而言,实用文的写作目标与要求显然偏低。作为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一些教材,竟将应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研究新闻写作要从研究事实开始。弄清“事实”这个概念,就能准确地把握事实,应用事实,使新闻写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英语写作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扼要评述了我国写作课教学的两种主要教学--"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卫东 《新高考》2008,(10):9-11
针对近几年来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材料贫乏、说理空洞等现象,作文"发展等级"提出了"论据充实"这一要求。论据,即立论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