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衣冠,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发展与演变,是和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息息相关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衣冠有着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特点,无论是秦汉的“庄重大方”,魏晋的“飘逸娟秀”,隋唐的“雍容华贵”,还是宋的“婉约典雅”,明的“气度宏美”,无不体现出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本文将以汉服发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浅析汉衣冠的审美文化沿革.  相似文献   

2.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曾多次出现过“分”与“合”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和群雄兼并 ,出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 ;而秦汉王朝统一后却又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唐王朝统一后 ,再次出现了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 ;不过分裂并没有长期存在 ,最后是元、明、清三朝的统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公认的有几种 ,而中国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 ,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学科研究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加强的今天 ,古代史教学中应把…  相似文献   

3.
靺鞨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唐朝时期,曾在东北建立过自己的民族政权——渤海政权。从秦汉到隋唐时,该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发展着。尤其在唐文化影响下,渤海人创造了更加灿烂的“渤海文化”。  相似文献   

4.
说唐系列小说在整个历史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与隋唐历史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隋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对朝廷更替问题的思考。(三)拥有大批纵横捭阖的英雄人物。(四)隋唐宫闱多艳情,创作题材多、杂、广。另外,隋唐历史具有大众感兴趣的众多的小说素材。结论:隋唐历史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正史、野史、笔记等以资写作的优越素材,是说唐系列小说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列为阅读内容。因而考生不必过多关注这一内容。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总的特征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因而隋唐史在中国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隋唐史的考查历来侧重于政治史、文化史。而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则相对薄弱。但这些薄弱的内容在考查时的潜力和余地是巨大的。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本单元可注意以下几点:1.重大事件采用结构分析法。如“贞观之治”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结果、意义等方面全面分析。2.掌握比较历史事件、现象的方法。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3.养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如概括说明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多次出现过“分”与“合”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和群雄兼并,出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而秦汉王朝统一后却又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唐王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不过分裂并没有长期存在,最后是元、明、清三朝的统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公认的有几种,而中国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学科研究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加强的今天,古代史教学中应把地理条件渗入到“分”与“合”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正>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界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间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经常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什么秦、汉的大统一局面走向分裂?为什么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又会重新走向隋、唐的大统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进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秦隋速亡原因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朝代,由强盛而至于速亡。这一现象从古以来就引起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分析意见,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秦隋速亡原因有帮助,但尚不深入。秦隋速亡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战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惯性影响;二是新制度磨合的延迟影响;三是事业成功与“盛世”的表面光环的迷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逻辑地导致了秦隋的速亡。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数千年的旅游发展史中,秦汉、魏晋、唐以及晚清是几个特别重要的时期。秦汉以帝五巡游与使节远游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旅游意识充分觉醒为代表;隋唐更是以旅游交通的发达,旅游馆舍的众多,旅游诗文的灿烂,旅游景观的遍及天下构成了这一时期旅游的壮阔全景;到近代,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相同步,产生了“比德说”、“畅神说”等丰富的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国土上,汉中联接起“帝王州”关中平原和“天府围”成都平原,形成中国开发最早、最繁荣的经济带。其地雄居于河、渭、江、汉的上游,以丰饶的物产,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文化,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秦汉隋唐帝国统一、建国的基地,对中国历史作出了辉煌的贡献。汉中作为联结这一西部经济区的纽带,发挥着建国兴邦的巨大作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汉中是“立国于南北者”争夺的战略要地,这在汉末三国时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特征的基本形成;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多样化,影响到东江文化新内涵的产生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汉瓦当“四神”图形在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它的造型艺术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秦汉时代造型艺术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利用“适合造型”;以“炉火纯青”的造型艺术语言创造了“经典”的“四神”形象;运用夸张和变形的造型手法来“抒情写意”;对传统神灵形象的升华和再创造。它表现出一种时代和民族的生机勃发的艺术精神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源于隋唐宫廷宴乐,五代后传入民间,称为"海神"。"海神"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其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隋唐以来,洛阳海神在中原以及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曾被誉为"国乐"。抢救洛阳海神不仅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河洛文化甚至整个华夏文化的研究、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象”是康德建构认识论的核心范畴,有着特殊的规定性,在这特殊的规定性中蕴含着对认识中主体性的肯定。在“现象”的生成过程中,康德更是处处彰显着认识中的主体性。康德在其“现象”说中所凸显出来的认识中的主体性,对于我们在现代探究人的认识过程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唐宋古文运动到明代秦汉派、唐宋派,清代桐城派,中国古代散文的古典主义传统特别强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儒学独尊的结果,是孔子开创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古典主义文化大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云南民族交流的演生转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这一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交流途径对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的理论对其原因、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经济、文化、人口、效量、地理等因素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隋唐五代时期,在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大地,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宿命论、因果报应、谶语应验之类的东西,做事多反映这种心理。认真梳理、研究这一现象,可以避免用今天的文化状态去随意揣度历史,从而复原它的真实状况,并为今天的进步程度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9.
郑玄的经学、律学对汉魏以降乃至隋唐的法制影响至巨,历代学者每苦于文献无征,只好付之阙如。而史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郑玄与法律之学的瓜葛相连。以去汉未远的蜀汉为样本,对其法制与郑学之渊源作一个微观的考察可知,蜀汉文教制度之儒风蔚然,法治政策之宽严相济,可谓深得郑学三味。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作为南北朝时期家训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文学理论和思想也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立足于《文章》篇,从文学观、文学创作观、文学本质观和文学批评观等四个方面,就颜之推的文学理论及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