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十分强调美育的作用,他认为:“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音乐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几乎涉及美的各个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音乐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中的美育因素是得天独厚的。学生在参与的音乐鉴赏活动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情感上升到审美,在审美中调节身心,完美人格。而当前,大部分学校的音乐鉴赏课现状并不容乐观,课堂上学生有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吃零食的、低声闲聊的……,很明显地,他们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在此情况下的音乐教学还谈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呢?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通过音乐美育的形式,加强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梁姚姚 《广西教育》2023,(33):136-139
本文分析“知、情、意、行”和声乐美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高校声乐美育实施的难点,提出高校可以“知、情、意、行”为主线实施声乐美育,引导学生在“知”中走进声乐、在“情”中感同身受、在“意”中升华情感、在“行”中向美而立,以提高高校声乐美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一种和谐与协作,尤其是现代的音乐美育应从我国古代的音乐美育观中汲取有关智慧,把培养“情深文明。气盛化神”的人作为其最高境界:应该秉承全面“立人”的美育宗旨,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生活体验,和谐而深刻的艺术情感.以及平等而协作的群体精神。现代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和他们自身的音乐学习,有着强调个人情感宣泄和谋取自身功利目的的显著特征。强调自身初步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宣泄,往往会导致背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生命境界之追求;强调自身单一的利益地位和功利维护,则往往会导致背离“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艺术活动之原则。  相似文献   

6.
审美无法依靠灌输,艺术不能容忍说教。音乐学习的根本机制是让学生融入音乐、感悟音乐。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理想境界。为此,实施情感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成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其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作为审美基础教育的前提或“基础的基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黄薇华 《家长》2022,(1):156-158
<正>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学生美好品质的情感教育。美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历史,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培育高尚情操,促进其情感涵养、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综合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器乐演奏渗透审美因子、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在集体合唱中提高审美素养、在音乐文化中提升审美品质。让学生在受到艺术浸润的同时,能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提升音乐核心素养。这样,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引领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忽略利用欣赏教学实施美育,而是单纯地让学生无目的地欣赏音乐,因而音乐欣赏课成为了“催眠课”。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有效利用音乐欣赏课,实施美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结合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实例、音乐教学特点,深入分析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的美育功能与现实高校的音乐美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充分说明在高校中实施音乐美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以期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和艺术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而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如果能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掌握好低年级学生以及教师在音乐课前、课中的心理状态及变化,无论对音乐课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是对音乐教学的课堂实践,对学生今后美育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认为,美的源泉是不依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的客观世界;但它又是可以用理智和情感来认识的。美育不仅诉诸理智,而且更多地诉诸情感。它可以通过自己所特有的手段(音乐、美术、文学等等)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常常有这种情况,教育者的话已经不起作用,不能打动学生的心,不能“穿透”学生的“情感麻木的铠甲”,而美育的手  相似文献   

14.
发挥美育“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具有“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通过美育可以美化人的情感,使外在的“他律”(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律”(自觉的命令),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以美引善”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应充分发挥美育“以美储善”的道德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音画结合,视听互补——小学音乐、美术互补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斐 《新课程研究》2009,(12):138-139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却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教育。通过优美的乐曲、迷人的画面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艺术氛围的感染下,调动其积极向上的情感,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却会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可不想上音乐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它易于师生情感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易于引起师生共鸣。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一、教师在课堂上情感要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为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歌唱的情真意切,那…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可以让人产生情感效应。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殷秀芳 《文教资料》2006,(17):16-17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认为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学生共同营造精彩的音乐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