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0):19-2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意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中“淡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学生在个性和创新写作等方面留出了空间,随即各种形式的考场作文不断涌现。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写作中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缺乏规范、文体混乱状况,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也有着直接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应根据学生现状,结合文体意识培养的特点,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案,从而发挥文体意识在写作教学及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戴广留 《考试周刊》2014,(22):60-6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四个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与写作可以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两者之间相得益彰。本文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际教学中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希望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铁 《华章》2010,(29)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作出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树立观念、确立方法、分类渗透三个角度探讨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6.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普遍地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课改语文教学"淡化文体"的反思1.淡化文体的成因分析"淡化文体"的提法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提出到泛滥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淡化"提法的事与愿违。当时,中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模式化倾向,中考和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测评过分看重和强调文体。于是,学生可以不考虑所写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真情实感,只要按照作文题目要求,"填充"甚至是"凑成"相应文体的模样就可以得高分。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8.
廖妙华 《语文天地》2011,(14):11-12
金振邦在《文体学》一书中提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而所谓文体感是写作者对文体图式的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运用。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11.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通过抓好预习,质疑问难,延伸提问等环节,不断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问题语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鉴赏能力的提高对准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教化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摆脱片面追求工具性,走出应试教育误区的重要手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彬 《考试周刊》2013,(79):29-30
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不会是成功的课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强,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民主化教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通过有效的教学反馈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韩磊 《成才之路》2013,(26):58-58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应从激发欲望,培养习惯,提高质量和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文体意识,就是对各种各样的文章体裁的认定和辨析,判断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有很多衡量标准,而文体意识应是重要的一项。大学写作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课文诵读 ,想象鲜活形象  读是我国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现代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因此 ,朗读特别重要。这不仅因为“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 ,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 ,而且因为“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 )。课堂上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 ,就会得其语意 ,加深感受。可按照读———想———读的程序循环往复 ,边读边想 ,边想边读 ,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指出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为创造而教 ,学生为创造而学。说到底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的语文 ,因其综合了科学性和人文性而成为最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学科。本文试从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品质是指创造者在进行创造活动时 ,在精神、智力、意志、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 ,如挑战性、开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掌握语文学科规律的熟练程度,促进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从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溯本求源,关注文体基本特征;行之有法,分类渗透文体意识;掌握规律,解析文体应用研究;拓展巩固,渗透文体意识滋养对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勇于参加教学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迫切要求。其实,人人都有一定的参与欲望,学生更甚,但如何让其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倡导和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一、培养质疑问难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