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文学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仍处于艰难阶段,要想摆脱这种僵化、停滞的状态,就应该以“多元史观”为基础,对现代文学开放性的视域进行良好的构建.文章对探究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学视域的建构进行刍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其以“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视角为关注点,摆脱了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唯“阶级论”是从的理念.“现代”一语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价值取向变化的标志.“现代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应用凸显的不仅是语言,更是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 ,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栏目。该栏目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提供稿件 ,同时 ,热诚欢迎文学界给予关注和支持。“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梳理”是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能够以此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资源进行整理、挖掘 ,来重新认识、理解这段历史。“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在设立之初即被纳入国家意识形态领域范畴进行建构 ,学科的学术个性遭到压制 ;加之缺乏一个平稳发展的学术环境 ,使学术研究长期…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学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教学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两课”教学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问题。但目前的“两课”教学现状不客乐观。不仅表现在某些学校对“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更表现在大多数“两课”教师仍是“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传统式的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记笔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遵循写作认知规律,坚持“阶段式”作文训练,尝试“活动式”作文教学,实践“致用式”作文练笔,才是当下作文教学颇为务实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议题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方式,以天津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为例,围绕“议题式”教学及其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效能展开探讨。从“议题式”教学的视角,对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标准进行简要阐释;结合“议题式”教学的特点,选取并分析典型试题,引导教师从“议题式”教学的角度,思考等级性考试评测的特征;基于对“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文学:在先锋性与大众化之间》一文中,陈思和提出,现代文学同时展开了两种发展模式,即“常态文学”与“先锋文学”,他甚至认为前者才是现代文学的主流。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多方回应。是否“主流”,或许还见仁见智,但陈思和的文学史观察的新“范式”不能不说是对现行文学体制的一种质疑和解构,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被看成是胡适“双线文学观念”的“新世纪版”。  相似文献   

10.
“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重评”的考察,可以演示出“史”、“论”问题与文学史建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文学作为一种"异质"必然造成实践教学中中国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其中一个代表性问题便是学生对英语文学感知上的陌生化,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相似性思维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有助于培养学生横向思维,克服教学中中西文化的落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相结合以及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紧密结合,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专业大学生缺乏思辨能力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文学圈”教学模式能从多方面促进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  相似文献   

14.
《周易》象数思维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等思想构成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而“言意之辨”、“意境说”等文学思想都和《周易》象数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探索新语境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中形成四点认知:妥切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这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改中具有第一义;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五步制课堂教学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复循环教学,可以构成一种符合新语境的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空间维度是历史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史家的空间观念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史家的空问观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近代在外力与西学的双重作用下,它逐渐为“新世界观”所取代。空间观念的变化,意味着传统以天下秩序观念为依托的历史解释模式的危机,它引发了史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历史叙事、历史科学观、自下而上书写民史等成为新史学思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精髓,忽视其教育价值,将缺乏后继的生长点。"渗透"难以承担作为教学目标的"思想方法"的教学任务,唯有"把握内涵,跨越渗透;着眼目标,拓展途径;落实过程,循序渐进;讲求策略,系统运作;综合运用,触类旁通",方可实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国先民智慧的重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讲授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再加上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使汉语言文学成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环式与线性"、"整体与分析"、"感性与理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中英文化形态、民族心理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也导致中英语言在语句、结构、词义上的不同。为此,要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在英语语言认知中应注意其文化性、本源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